浙江临床医学
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
2002 Vol.4 No.11

 


返回目录

阴茎腹侧固定治疗小儿隐匿阴茎

章大钧 

  隐匿阴茎是阴茎畸形中较少见的一种,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长趋势。我院近3 年采用阴茎腹侧固定治疗小儿隐匿阴茎 16 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 例,年龄 3~10  岁,平均7岁。其中 3例有包皮环切术史,另1例因睾丸、阴茎发育欠佳,术前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每周 1 次,每次1000U,共 3 周。

1.2 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或腰麻,沿阴茎与阴囊交界部 4~8 点处作弧形切口(图1A)。对包皮外口狭窄者,首先于阴茎背侧12点处纵形切开包皮 1~2cm(图1B),对已做包皮环切术患儿可于阴茎与阴囊交界下方 0.5cm处作弧形切口或Z字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分离到深阴茎筋膜。用剪刀沿筋膜向耻骨联合下方阴茎基部作锐性游离,剪断牵拉阴茎的纤维筋膜,直至阴茎完全松解(图1C)。助手牵拉阴茎,使阴茎保持伸展状态,将切口近侧的肉膜用1丝线尽量向阴茎根部的筋膜缝合固定,6 点、4 点、8 点处各缝合一针,共  3 针(图1D)。此时阴茎便突出于阴囊外,不会再陷入阴囊内。最后缝合切缘皮肤,由于阴茎的伸长,而使原切口变成菱形,在切口远端作纵形缝合,近端作横形缝合。再行包皮环切术,将多余的包皮内板切除(图1E)。术中术后无需留置导尿管。

1.3 结果 16 例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阴茎长度增加  1.5~2.5 cm,平均 2.2cm,均达满意外观。6 例术后包皮水肿,其中 1 例长达30 d,经对症处理后消退。16 例术后随访 6 个月至 2 年,阴茎发育良好,未见阴茎回缩。

2 讨论

  隐匿阴茎的形成是患儿阴茎周围脂肪丰满,阴茎腹侧包皮短缩,阴茎海绵体内陷所止。矫正小儿隐匿阴茎的基本步骤是将阴茎周围的疏松组织充分游离,切断或切除阴茎上附着的纤维索条,直至阴茎基部。但应注意游离面不能在背侧汇合,以避免损伤阴茎背部神经、血管。当阴茎充分伸直后,将阴囊皮下肉膜组织固定在阴茎干基部腹侧筋膜,可防止阴茎回缩至阴囊内。此时即使不切除耻骨联合下方的脂肪组织,也可达到较理想的外观。

  由于患者的包皮内板与阴茎头部往往有粘连,术前应将内板与阴茎头分离松解。当阴茎伸直后,内板会自然翻出替代阴茎皮肤,过多的内板应作环切,如果术前曾有包皮环切史,则因包皮丧失,皮肤缩短,使阴茎不能完全牵出阴囊,有时需要自阴囊转移皮瓣成形。因而我们强调,在考虑到有隐匿阴茎存在时,不要轻易行包皮环切,否则将给以后成形术增加困难。

  由于本术式仅游离阴茎腹侧,将阴茎阴囊交界部的皮下肉膜组织固定到阴茎基部这一正确的解剖位置,并未影响到海绵体组织,也未损及阴茎的神经、血管,因而理论上未对勃起功能造成损害。但远期作用有待随访观察。本组16例术中术后均未留置导尿管,这样并未影响手术操作,还可减轻患儿痛苦,避免因留置导尿而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隐匿阴茎的手术治疗,有的作者选择在婴幼儿期。我们认为以6~8 岁阴茎有一定发育后再手术为宜。

 

作者单位:314200 浙江省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冀惠、孙东义、雷胜辉等. 阴茎腹侧"Z"型切口加背侧纵切口治疗隐匿阴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5;10:368

2.于德新、方卫华、施浩强等.小儿隐匿阴茎手术的改进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0;11:35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