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骑回忆录

   

 


 首页自行车旅行            《单骑华夏行回忆录 》      章大钧

返回目录

 

 



 

骑着单车去 南宁之行  70600

 

两位新伙伴

我原计划分五次骑行,完成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骑游。经四次自行车长途骑行,已经完成了二十七个省(市、区)的骑游,只剩下原计划的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四个省。如今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归祖国,我在网上看到有内地骑友骑车去香港和澳门的报导,于是决定骑车经过广东时也去香港和澳门转转,使自己的骑游更完美。

前三次自行车远行都有骑友于建军做伴,第四次去拉萨时找不到伙伴,我一个人单独前往。这次南宁之行有伙伴最好,无伙伴我也会一个人单独行动。长途外出骑行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我不能直接邀请别人参加,但我可以对外界发布我的骑行信息,由愿意与我同行人主动提出才行。我还是像前两次一样,在出发前一个月,我在自己的网站上及《自行车旅行网论坛》上发布一个消息:本人决定于2011年11月中旬骑自行车从浙江平湖出发,经杭州、福州、香港、广州、澳门、环海南岛后再到西宁,而后经湖南、江西返回,预计历时两个月,总行程约6000公里。

在2011年10月下旬,当湖自行车队的戴鸿鸣来找我,表示想要跟我一起骑自行车长途骑行。老戴当时66岁,比我大两岁,身体结实,吃苦耐劳,也喜欢自行车骑行,而且骑的也一辆老永久。他退休后参加当湖自行车队,还是车队的副队长,每周都有几次自行车骑行。但以往他都是短途骑行,没有长途骑行的经历。现在有伙伴与我同行,我自然很高兴。

过两天,另一个老相识周人全也来找我,说也要跟我一起骑自行车远行。老周比我大一岁,他已经十多年不骑自行车了,但近半年来买了一辆新款自行车在骑,有时也到我这里转转,作一些自行车骑行方面的交流。但我没想到他也会提出跟我一起骑自行车远行,他还向我介绍了他骑自行车的想法与准备工作。他说:他很想跟我一起骑车远行,但又担心体力不行,于是一个人作了一次环太湖骑行,测试一下自己的体力。他估计每天骑行100公里已经没有问题,所以提出来跟我骑车远行。

这样,我这次远行有三个人,骑行路上可以相互照应。我把骑行计划和路线与两个伙伴介绍一下,并请他们抓紧办好去香港和澳门的通行证。我们以前没有在一起骑行过,我们三人就一起作几次短途骑行合作,并向他们介绍了长途骑行的准备工作及骑行途中的一些情况。我们三人都入花甲之年,三人年龄相加刚好195岁,我们年轻时都去过农村,都能吃苦耐劳,因为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难以完成万里骑行的。

 

花甲三友上征途

2011年11月11日,上午八时我和周人全、戴鸿鸣三人集合一齐,骑车南国之行开始了。出发时,平湖市老年自行车队和当湖自行车队的骑友和电视台、报社的记者都前来为我们送行,为我们加油。通常浙江的11月是多雨季节,前几天还一直在下雨,今天是多云,多云天气是骑自行车最好的天气。三位骑友第一次合作,他们两人又是第一次远行,相互间还不是最了解,一开始我们就慢慢骑,一般车速控制在每小时十五公里左右。我们离开平湖后踏上101省道,经海盐、海宁向杭州方向前进。

我们第一次骑行25公里,到达海盐县城的进城路口上休息一会。休息时我问两位新骑友,这样骑行速度是否合适,他们认为差不多,那么我们以后在平路上骑行就20公里左右休息一次。老戴的自行车出了点小故障,他自己会修车,只见他拿出自带修理工具,自己修好了车。

过海宁谈桥时,老戴的自行车又出了故障。他的坐骑也是一辆永久牌旧自行车,估计他出发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完善,所以刚上路自行车就出了故障。现在是自行车牙盘与中轴处有问题,只有找专业自行车修理人来解决。于是我就带领老戴进入这个小镇,在镇上找到了这个修车铺,帮助他修车。这时老周从旅行包里拿出了许多食品,有粽子和糕点,这是他妻子在他临走时放在他包里,让他在路上吃的。乘老戴在修车,老周把包里备用食品都拿出来,说让我们大家“帮助他减轻负担”。我们三个人吃了肉粽,又吃糕饼,中饭也不用吃了。

下午我们骑车经过海宁,傍晚到达杭州钱塘江畔。到这里已经骑行了100公里。我好久没骑车达100公里了,今天第一天骑行这么多,感到双腿酸痛。我问两位骑友感觉怎样,他们都说:还好。看来这两位骑友都不错,能胜任这长途骑行。按原计划我们第一天到萧山住宿,本来过钱塘江要从钱江一桥上过,这样从东往西上钱江一桥,过桥后再向东到萧山要多走不少路。我在网上查询过,经钱江三桥过江就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少走十公里路。于是我用导航仪引路,先到了钱江三桥下方,经人行道台阶推车上大桥,而后经钱江三桥过了钱塘江。下了大桥后,是一条穿过树林的小路,这条路三年前我与嘉兴自行车队的几个骑友骑车去温州时曾走过,凭记忆弯弯曲曲走出这条小路,上了大道。

这时老周的自行车后轮没气了,不能骑了,只有到里弄里找补胎的。老周新买的捷安特,受我的影响,自己在内外胎之间也衬垫了一条废弃的外胎条。车胎卸下来后,我看到他的衬垫带太宽了,边缘又没有磨薄,估计是与我第一次衬垫的情况相似,是内胎与外胎条磨擦后造成内胎破裂,只要改进一下就行了。可是这个修自行车的人没有遇到过这样改装的车胎,修补起来麻烦得多,他说一定要拿掉这衬垫的外胎条才能修。天已晚,老周同意他的意见,取出所衬垫的外胎条,由他修。

等老周修好车,我们继续赶路,这时天已黑,但这一路上到萧山市区都有路灯,我们晚上到达萧山市区住下。三人合作,第一天骑行还算顺利,一天行程131公里。老戴有每天喝酒的习惯,第一天骑行成功,也该来个小小的庆祝,我们点了几个菜,三个人喝了一瓶黄酒。

 

车停会稽访兰亭

11月12日,我们离开萧山,踏上了104国道。104国道是由北京经济南、南京、杭州,到达福州的国道。我是第二次上104国道,第一次是在2000年骑车去哈尔滨时,在济南沿104国道北上到其起点北京。这次我们将沿104国道南下到其终点福州。我们骑车经过衙前镇和柯桥镇,骑行两小时后,便来到了绍兴市区,在一个立有乌篷船城市雕塑的路口停了下来。

绍兴,古称会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古都,有2500年的建都史。我祖籍绍兴,我上大学时在绍兴的同学带领下来过这里,参观过绍兴市区的一些地方,游过东湖,乘坐过绍兴乌篷船。有一位大学同学许蟠熊,曾经在绍兴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他曾来平湖,今天我们三人骑车匆匆而过,不打算过多打扰他,但也得与他通个电话向他问好。同学聚会时留的电话号码还没用过,今天第一次通电话,打得很顺利,一打便通。我在电话里向他问好。老同学非常热情,问清地点后对我说:不要走,我十分钟就过来!老同学这么热情,我也只有从命了。我们一边在这路口休息,一边在这周围拍照和录像。这一次出行我带了一架摄像机,老周、老戴各带了一架照相机,拍照和录像比较方便。十分钟后老同学驾车来了,他把我们的自行车寄存在附近一个居民小区内,而后驾车带我们去绍兴兰亭参观游览。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据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兰亭。兰亭四周山水秀美,亭园幽静雅致。园内有鹅池曲水流觞兰亭碑御碑亭右军祠等建筑。鹅池旁碑上的鹅池二字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分别所书。兰亭碑,系清康熙所题。

 “曲水流觞是兰亭著名的景点。据传,王羲之邀约当时名士40多人列坐于弯弯曲曲的小溪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逐流漂浮。一旦酒觞滞留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一首,诗如不成,则罚酒三觞,如此以为娱乐。在这次雅集中,计有26人作诗共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公推王羲之作序,他趁着酒兴,挥就一篇《兰亭集序》。后人称其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兰亭亦成为书法圣地。。

我近年参加了老年大学的书法学习班,王羲之行书是每个学员必须临摹学习的。这次来兰亭参观游览,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也是一次学习书法的极好机会。我们参观了兰亭的所有景点,我还在兰亭提笔写字,骑友特为我照相留念。中午老同学还用绍兴老酒和特色佳肴为我们接风洗尘。

吃午饭时,我发现自己的手机导航系统和网络接收系统出现故障,一时收不到有关信号。前一次骑车西藏时,路上第一天就发生故障,这次上路才第二天又发生故障。上一次发生故障后,我花好多周折才修好了手机。这次有老同学在,为我提供了许多方便。他先驾车把我们带到了绍兴市区的一家手机维修站,后又转到多该手机品牌的专门维修部。维修人员见我们三个推着自行车,驮着旅行包,问我们干什么的。我们说是骑自行车去广东、海南的。其中有位女士好像有点不相信,我把我网站的网址给她,让她打开我的网站。当她用电脑打开我的网站,看到了我们昨天的骑行记录和我们三人出发时的照片,她惊讶了,也热情起来了。两人花了半个小时,终于把我手机导航和上网的功能恢复了,而且连修理费也不收。

谢过老同学,我们离开绍兴,继续沿104国道前进,路上遇到一个头戴绍兴毡帽的老乡在我前面骑着自行车。毡帽是绍兴人特有帽子,以前绍兴男子无论老幼都喜欢戴这种帽子,就是移居其它地方的绍兴男子也这样。现在只有世居绍兴的少数老年人还戴这种毡帽,也许再过若干年就没有人戴了。我连忙取出摄像机,骑在这位老乡的后面,把绍兴老乡头戴毡帽骑车的过程摄了下来。

下午,我们经过皋埠镇和陶堰镇,晚上到达曹娥江畔的上虞市。我于当天晚上写诗一首,用短信发送给了老同学许蟠熊,以此表示对他的谢意。

    访兰亭

车停会稽访兰亭,茂林修竹入幽径,

流觞曲水历千年,书圣墨香今可闻。

我还这首骑游诗写在当天寄回家的名信片上。

上陡坡翻天姥山

11月13日,我们继续沿104国道转向南方骑行。104国道离开上虞后沿着曹娥江畔向其上游方向攀升,也意味着我们骑自行车进入了浙东山区。曹娥江西面是会稽山,东面是四明山,曹娥江与104国道就在两座大山间蜿蜒穿行。我们骑着自行车沿104国道缓缓上坡,这里群山连绵,苍翠挺拔,风景如画。尽管是上坡,也让人心旷神怡,老周和老戴虽然是第一次远行,我问他们感觉怎样,他们都说不错。

上午我们骑车在山间穿越,先后经过上浦、章镇、三界、仙岩数镇,骑行60公里来到了嵊州市。嵊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建城史,历史上曾为州治,后改为县治,现为县级市,嵊州又是越剧的故乡。我们骑车穿过了嵊州市中心,并在嵊州高尖的城市雕塑前照相留念。

过了嵊州,便进入了新昌县境内。新昌有我另一位老同学陈建明,他也来过平湖,到过我家。路过新昌时我也与老同学通了电话,他接到电话很高兴,说在汽车站等我们。当我们沿104国道骑车到达新昌汽车站时,他已经驾车在那里等候。相见后,他把我们带进新昌市区一家装璜考究的餐馆,为我们设宴接风。老同学多年不见,总会有很多的话题,也谈起自行车的话题。他还谈到104国道离开新昌后要经天姥山,这是一段很陡的上坡路,他年轻时骑自行车经过那里,那时他是下车推行上山的。他的介绍使我们了解了下一步的骑行路况。

午饭后老同学又带我们去参观了新昌大佛寺。大佛寺位于新昌县城西南,寺内有大弥勒佛石像,是江南第一大佛,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观5层,寺内高大的弥勒佛石像雕凿于悬崖绝壁之中。石佛座高2.4米,坐像高13.2米,耳长2.7米,掌心可容10余人。寺外还有隐鹤洞、锯开岩、濯缨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景点。

在老同学的带领下,我们逐一参观了大佛寺的各景点,并一起合影留念。在寺内山旁的一个池塘边围了许多人,沿路放置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塑料树花。原来有一群电影摄制组的人正在寺内拍电影,有两位男女演员腰间拴着钢丝,悬吊在水面上作飞行的表演,这是难得见到的拍摄场面,我们也驻足观看了一会。

下午离开新昌,继续沿104国道南行。104国道原在新昌城西面经过,新昌城东面现在正在重建一条新的104国道,新建的国道填平山谷,削平高坡,道路宽阔平坦。这新建的国道我们在进城时只走了已建成的一段,离开新昌走的仍是原来的老国道。我们上路后不久,便开始向天姥山方向攀登,山坡开始陡峭起来,我们便放慢了骑行速度。我们随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深山前进,海拔在渐渐提升。这里群山连绵起伏、气势磅礴,沿途茂密的植被,公路完全被高山环抱。越往里走景色越秀美,但路却越来越难走。山坡越来越陡,道路越来越险峻,我们加大踩车的力量,缓缓攀登一个又一个山坡。老周和老戴是第一次爬陡坡,我问他们怎么样,他们说还行。但从他们额头粗大的汗珠可以知道艰难的骑行已经开始,但这仅仅是开始,因为新昌到前方的儒岙镇有20公里路,所走过的路还不到三分之一。我对大家说:我们能骑上去尽量骑,不能骑上去时可以下车推行。对于很陡的山坡,推上去比骑上去要省力些,但能骑上去意义不同,这可以测试自己的体力,考验自己的意志。

我的两位新伙伴虽然年龄比我大,但都是肯花力气能吃苦的人。一般长途骑行第三天开始,要经历两腿、手臂、腰部、臀部酸痛的过程,这过程要经过十天左右,直到对骑行适应后才会慢慢消失。今天又是爬山,还是陡坡,骑行更容易疲劳。出发前两位都说第一次骑车远行,担心跟不上我,其实骑自行车远行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有执著的心态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多数人都可以完成。从两位骑友今天的表现来看,我相信我们三人能够完成这次骑行任务。

我们骑过一个山坡又一个山坡,转过一座山头又一座山头,海拔在不断提升,原来要抬头看的一些山头,都成了我们眼皮底下小丘。这时有一位当地的老大娘从公路上走过,她见我们三人正费劲地踩着自行车慢慢地从下面骑上山来,竖起大拇指为我们喝彩。她说:这路上许多年轻人也是推车上来的,你们能骑车上来不简单。说她是老大娘,其实论年纪,估计她只是我们的三个人的小妹妹。

我们生活在平原,平时骑车没有陡坡,更没有长坡,过条大河上桥或上公路立交桥也只不过500米至1000米的坡。今天是我们三个人第一次爬陡坡,要连续上坡20公里,尤其是后面10公里的坡越来越陡,骑车很费劲。老戴长年参加自行车队,经常在骑车,而老周平时骑车少,今天骑车更困难些。但他们两人骑车的决心都很大,意志很坚强,他们看我在前面骑,就一直跟着我在后面骑。骑自行车上山,不怕山高,不怕坡长,就怕坡陡。我骑过西藏海拔5000米的高山,骑过连续50公里的长坡,但遇上很陡的坡,就是一、两公里也很难骑上去,有时只有下车推行。我们在平路上骑行二十公里休息一次,上山后我们三、五公里就休息一次,坡越来越陡了,我们每行一、两公里就得休息一次。骑行速度明显下降,大山里天暗得早,20公里路连骑带休息,两个多小时还没骑完。

天黑了,人累了,肚子也饿了,我们三人停下来再休息一会,取出备用的干粮,补充能量和水分。休息后老周开启了手电筒,三个人相互靠近,继续骑车爬坡。越是后面的坡越陡,但我们仍然坚持着,慢慢往上攀登。大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到达了儒岙镇。

儒岙镇位于天姥山东麓,海拔376米。这个群山环抱的小镇是全国闻名的胶囊之乡。现在儒岙总人口不足3万,直接和间接从事胶囊产业的人员就有近万人。

儒岙附近的天姥山,早在唐以前就已经是中国文人向往的文化名山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追慕前贤足迹,寻访天姥山并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是当时的文化名人最为向往的仙山之一。

 

身上奇痒难入睡

11月14日,离开儒岙镇,继续在天姥山一带穿行。今天的坡比昨天下午的坡要平缓一些,我们翻过一座山后,开始下坡。上午经过白鹤镇和天台县城,途中老周的自行车轮胎破了,就在路旁的一个修理摊上补了内胎。中午我们到达一个小镇上,我们就在小镇上一家餐馆点菜吃午饭。三个人一起吃饭有优点,我们可以点新鲜的菜当场炒起来,这样比较卫生,不容易吃坏肚子。我去拉萨时,一个人往往吃的是现存的饭菜,很容易吃坏肚子。我们点了三菜一汤,乘店主人炒菜时间,我们可以洗洗脸,擦去身上的汗水。我可以拿出地图或开启手机导航地图,研究下午的行动,有时可以把骑途中的见闻写上几句诗,到晚上经整理后再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让亲友和网友当天就可以了解我们骑途中的情况,共享我们骑游的苦乐。骑车后体能消耗大,肚子饿得快,食量大增。平时在家只吃一碗饭,在骑行途中要吃两、三碗,老周个子大,食量更大,饭馆的电饭锅里的半锅饭一下子给我们三个人吃完了。

下午我们又随104国道穿过了临海市区。临海是一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其中台州府古城墙是临海著名的景区。该城墙始建于东晋,历经1700多年的沧桑变幻。墙体筑在大江旁,砌在山崖上,矫若巨龙,雄伟壮观。我十多年前来过临海,那是来参加一个医学学术交流会。当时参观和游览过临海市区和周围的景点。这次我们在临海的灵江畔骑行,目睹了古城墙的雄姿和沿江两岸的秀丽景色。

跨过临海市区南面的灵江,又经过灵江边的讯桥和沿江两镇,便来到了黄岩。黄岩盛产蜜橘,具有2300余年的悠久历史。黄岩蜜橘品种繁多,鲜甜可口,在唐代便被列为贡品,黄岩有中国蜜橘之乡美誉。我们骑车路过时正值蜜橘丰收时节,沿途几十公里的橘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橘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金色的光茫。我们在橘园旁停车休息,走进橘林中,征得橘农同意,我们从树上摘下又大又有光泽橘子,并买下了这些自己采摘的新鲜橘子,准备在路上享用。

离开黄岩,我们又骑行两个小时,傍晚到达路桥。路桥历来是商贸发达地区,宋时便商贾云集,车辆辐辏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发展很快,这里高楼林立,车流不息,一派繁荣的景象。为了观看这里的市容市貌和方便明天骑车上路,我们骑车穿越市中心,来到市区南郊的地方,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我们又在旁边的一家餐馆吃晚饭,三个人还喝了一瓶白酒。

晚饭后,我们在周围的集市散步,逛逛这里的夜市。回到旅馆后,我身上皮肤出现红色的风团,全身皮肤发痒,四肢尤其明显。抓痒也不是,不抓也不是。我知道这是对某些东西过敏引起的荨麻症,估计是喝了这里的白酒引起的,不过我以往喝酒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现象。由于奇痒难忍,我到卫生间用凉水冲洗一下身体,感觉稍有缓解。回到房间,我还得做自己每天的功课,把当天骑行的简单情况用手机写下来发回家,再发布在我的网站上,以便一路关心我们行动的亲友和网友及时了解我们的骑行情况。我把这些消息发出后,已经晚上九点多,身上还是痒得没法入睡。我只有起来,准备去药店买药。我问旅馆老板,附近有没有药店。老板说:药店有,一般晚上九点就关门了。反正痒得难以入睡,我就抱着白跑一趟的思想准备,上街找药店。上了街,几经问路,转弯抹角找到的一家药店。灯还亮着,我敲开了店门,买了抗过敏的氯雷他啶药片和肤轻松软膏。用药后症状才慢慢缓解,后来就睡着了。

 

方山不高坡峻陡

11月15日,离开路桥,我们骑车经过泽国和大溪两个镇后,便开始翻越方山。方山为北雁荡山余脉,最高海拔461米,因山体雄浑方正,四周壁立如城而得名,山周围五公里的绝壁多在百米以上,山顶平坦开阔,仿佛天外琼台,空中花园。

方山虽不高,但由于位于平原之上,仍不失巍峨挺拔。我们骑自行车翻越方山时,有5公里很陡的坡,是推车上还是骑车上,我们选择了骑车上。前面一半路骑车还比较容易上,我在前面慢慢骑,两位骑友一直紧跟着我。快到达山顶时,坡更陡了,大家头上和背上都流着汗,我们停下来休息,并补充一些水分。休息一会调整体力后我们又上路了,一开始两位骑友还是紧跟着我向山顶攀登,我转过头来看他们,只见两人正费劲地踩着自行车,一步一步向上爬,我想这两位骑友跟着我吃苦了。当公路在两山间转过一个弯时,我看见老戴还跟着我,老周渐渐地与我们拉开了距离。到了一个坡顶上,我和老戴停下车休息,老周上来后也一起休息。

这时老周似乎有点纳闷,他骑的是花3000元新买的捷安特变速车,我和老戴骑的是花300元买的又骑了十多年的普通永久车。多说变速车上山容易,普通车上山难,怎么每次上山反而跟不上我们。在平路上及下坡时他的车确实比我们的车跑得快,尤其是车速超过每小时二十公里时他可以换挡加速,普通车没法与其相比。上山车速小于每小时只有十公里时,变速车并没有优势,现在上陡坡,车速只有每小时七至八公里,变速车只能用最低一档才能骑,看起来双脚踩得很快,车速并不快。而普通车只要你踩得动,车速自然比变速车要快一些。我观察到,变速车在陡坡上换档时,自行车会产生一个明显的停顿现象,车龙头会产生一些晃动,要赶紧行几米后车才平稳起来。老戴也说:骑在我身边,不用担心,上坡时如果骑在老周的身边或后面,他换档时车身一晃动,就有点担心,生怕两辆车相碰,要事先保持一定距离。我在骑车去乌鲁木齐和昆明时与于建军一起骑行,走平路他在前面,骑车上山,尤其是上陡坡总是我在前面。我去拉萨时,与河北和山东的骑友骑车上山也一样。总体上说,普通自行车确实比不上现代变速车,但也不是像变速车经销商所宣传的那样有十万八千里的差别。其实骑车上高山,工具并非最重要的因素,重要的是骑车人的执著、信心、意志,还有体力、技巧和耐力。只要具备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要有不怕苦的精神,一般车都可以上,否则即便是骑着很时尚的车,也会在高山下退却,甚至还没看到高山就放弃了。

方山危崖绝壁、奇峰深谷、飞瀑溪涧、植物苍翠,是一幅风景优美的山水画卷。我看到一处景色秀美的地方,我下车把它摄录下来。当我骑车转过一个山头时,看见两位骑友正在帮助两个骑摩托车的年轻人从公路旁的排水沟中抬起一辆摩托车。原来是两个骑摩托车的人在上方山陡坡时不小心将摩托车连人一起掉进了公路旁的排水沟里,这排水沟宽约五十厘米,深一米,两人掉入沟里后虽无大碍,但无力把掉入深沟里摩托车抬起来。老周和老戴看见后停下车,帮助他们搬车。只见他们两人站在沟里,老周和老戴站在排水沟两边,四个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把这笨重的家伙抬到公路上。我想这两人还算是幸运的,这路上除了疾驶而过汽车,很少有人路过,否则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将掉深沟里摩托车搬上来。

这里的山坡有一个字形转弯,到方山顶上还有600米长,公路的前方有一个左转弯,转入另一个山头的左侧,对面山头的坡很陡,一直斜向山顶上,好像到了白云边,而后转到了山头后面。看着这么陡的斜坡路,老周说:这路这么陡,可能骑上不去。他们毕竟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的陡坡,我说:我们骑上去再看,要是上不去就下车推行。我先行,开始慢慢骑行,一直行至两山的连接处向左一个几近180度的转弯,转到另一座山坡上,而后向最后,也是最陡的一个斜坡上攀登。还有300米的陡坡,每踩一脚都得用尽全力,否则自行车有后退或倒地可能。我左一脚,右一脚,使劲踩自行车脚蹬,车轮缓缓转动向上,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登上了坡顶。我在坡顶上休息一会,看见老戴和老周两人低着头,一前一后,同样使劲踩着自行车脚蹬,缓缓向山上攀升,先后到达了坡顶。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每人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在山头上右转弯,过了山头,就是一块平地,这就是方山景区,在山石上雕有巨大的方山两字。我们在方山顶上休息游览,照相留念。

接下来是下山,下山也有5公里很陡的坡。上坡累,下坡险,骑车翻山,意外事故多数在下坡时发生。两位骑友第一次跟我远行,每次下山我总提醒他们提前刹车,慢慢下山。为了安全,我们三个人下山时拉开一定的距离,老周的变速车下山速度快,我让他先行,老戴其次,我最后。没多久,我们便冲下了方山,进入温州乐清界内,来到了海边,这是通向东海的乐清湾。104国道东边有沈海高速(甬台温高速)公路,海湾上架有铁路大桥,浙闽铁路也在这里经过。我们这次说是骑游沿海四省,出发至今,直到现在才看见大海。以后将继续沿海边而行,直到广东、海南和广西。我们在这里休息,并在公路旁的一家饭馆用午餐。我抓紧时间,在手机上写下骑车过方山的情景,以便晚上发布到自己的网站上。

    单骑过方山

方山不高坡峻陡,峰奇道弯路难走。

仨友各抛一身汗,冲过险阻到温州。

下午,我们又翻过一座小山,来到雁荡山下的雁荡镇。雁荡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号称东南第一山,我二十年前上过雁荡山。这次骑车经过,我们只在雁荡镇休息游览。我们再经过清江镇、翻过一座小山,来到虹桥镇,又经过乐清市区,傍晚到达瓯江北岸。而后沿瓯江北岸向西行至瓯北镇,经瓯江三桥跨过瓯江,晚上到达温州市。我们从家里出发,骑行五天,总行程556公里。

这是我第三次来温州,第一次是在二十年前来温州参加一个全国性学术交流会。那时到温州还没有铁路,我在杭州乘坐十几小时的公共汽车来到温州,回去是坐温州到上海的海轮回家的。第二次是三年前与嘉兴老年自行车队的几个骑友骑自行车赴温州参加浙江省首届骑游联谊会。那次我们骑车经杭州、金华、丽水到达温州,也是骑行五天,总行程560公里。当时嘉兴老年自行车队还有一位83岁的老骑友也一起参加了我们的骑行,每次翻山他都骑车而上,一直坚持到达温州,大家都很敬佩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忘了辛苦心里甜

 1116日,离开温州,向南而行,温州到瑞安有一条新建公路,宽阔又平坦,我们沿着这条新公路,骑行两个小时来到瑞安市。瑞安是个县级市,自古市井繁华,商贸发达。我们穿过市中心,跨上了市区南郊的飞云江大桥。

过飞云江,骑行十多公里,老周的车胎又破了,一路上他的轮胎已破过多次。这里一时找不到补胎的,老戴带有补胎工具,就由老戴帮助,两人自己补胎。先把后轮内外胎一起卸下,补胎要找到内胎的破口,破口小,找不到时,必须先将内胎充气,而后将充气内胎放入水中,看到气泡从破口中冒出时,找到破口才能修补。于是老周就到老乡家中借了水盆,要了水,从而找出破口,修补车胎。等修补的粘胶干后,再装上车轮,整个修理过程花了二十分钟。

中午我们到达平阳县城,平阳位于浙南山区,是革命老根据地。我们在这里休息用午餐。下午天下起雨来,起先是零星小雨,不影响自行车骑行,我们就继续骑车赶路。可是以后的四天里天天下雨,而且雨下得一天比一天大,直到大暴雨。

下午经过苍南县城后,雨开始大起来了,我们停车穿上了雨披。这里已接近浙闽交界,进入山区,爬山又开始了。到浙闽交界的分水岭有9公里上坡,其中有一半坡很陡,天又下着雨,穿上雨披骑车很不方便。三人还是第一次雨中爬山,爬坡不久,额头和身上就冒汗,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山蒙蒙,雾蒙蒙,自行车就在云雾中穿行。平时爬坡累了就下车休息一会,下雨天穿着雨披,下车休息很不方便,我们也只有少休息。骑上半山腰,雨小了,我干脆脱下雨披,在细雨中骑行上山。由于坡陡,我们每骑行一公里就得休息一会。最后雨停了,我们终于登上了分水岭。自从进入浙东和浙南山区,我们先后翻越了天姥山、方山和分水岭三座大山,老周和老戴都是第一次翻越大山陡坡,实属不易。上路前两位新骑友担心完不成这次骑行任务,现在都信心十足,一定要完成此次万里之行。

分水岭地处浙闽交界处,海拔450米, 104国道穿此而过。分水岭历史上是个关隘,也称分水关。据史料记载,这关隘,五代闽王时筑,以备吴越。这里形势险要,号称闽东北门户。这里有分水关的界碑,我们在这里休息,并照相留念。

过了分水关,便进入了福建境内。接下来就是陡峭的5公里下坡,坡陡路弯,又刚下过雨,路面很滑。两位新骑友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我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我建议他们先握紧刹车,慢慢下坡,看见前方有转弯,要提前刹车,减慢车速,否则转弯时会打滑,公路旁是悬崖峭壁,很容易发生意外。上坡时尽管很累,一般不会发生意外,下坡时常有摔倒或摔伤的事情发生,我告诉他们,我以前的骑友于建军就发生过摔倒的事。尽管我们提前作了一些准备,但雨后在陡坡上骑车下山,仍然是一场惊险的骑行,尤其是遇上急转弯,必须老远就紧紧握住刹车,减慢车速,才能安全转弯。进入福建省,这是我的自行车进入了第二十八个省(市、区),这是又一个新的记录。

翻过分水岭,我们晚上到达福建省福鼎市。

    登上分水岭

前方不辨云与山,身上难鉴雨和汗。

鼎力登及分水岭,忘了辛苦心里甜。

晚上我把这道骑游短诗,通过经手机短信发回给亲友并发布在网上。第二天,南湖晚报上刊登了我的这首诗,还为我们骑行写了连续报道。

 

脚蹬踏板吱吱叫

1117日,我们离开福鼎,104国道转往西,向柘荣山区延伸,这里有连续30公里的上坡。我们上路不久,天又下起雨来,我们就穿上雨披,继续赶路。开始坡并不是很陡,可以骑车上坡,行了十多公里后,在翻越单尾岭时,坡越来越陡,得用劲踩车才能前进。我们从家里出发,今天刚好是一星期,是骑车远行最累的阶段。前几天连续爬山,今天又爬山十多公里,体能消耗很大,而上山的坡越来越陡,骑车上山越来越困难。我们用尽全力踩自行车脚蹬,曲柄带动链轮,轮齿紧拉车链,发出吱吱的响声。连续爬山,每个人的额头上淌下了汗珠,背上衬衫早已被汗水湿透,穿着雨披又热又难受。这里的坡又陡又长,骑车实在难上去,老周骑在后面,他先下车开始推行了。过了一会,老戴也下车推行了。我通过手提车把,加大踩车的力度继续慢慢骑行。如果上坡路不长,我可以用这种方法慢慢坚持到坡顶,现在上坡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我力气已耗尽,再也没力气骑车上山了,也只有下车休息。等两位骑友上来后,我也加入了推车的行列,慢慢推着自行车,向山顶走去。

我们推车上了几个坡,翻过单尾岭,有一段下坡,三个人又继续骑车前进。行不了多久,又开始上坡,这里有更高的金溪岭要翻越。这里的山坡比刚才的坡更陡、更长,我们又下车推行了很长的一段路程。本以为这一带是沿海公路,骑行不会遇上大山,没想到一进入福建就有这么难登的大山。我们骑一段,推一段,向金溪岭慢慢攀登。我们看见前面的山很高,公路好像上了山顶,两位新骑友以为就要到顶了。我告诉他们:不见山口不到顶。所谓山口,要望过去公路两旁是山,公路前面看到天空,公路到这山口开始下坡。而有些远看像山口,其实不是真正的山口。常常看到一个好像是山口,抱着快要到顶的希望,努力攀登到口上,一转弯又是没完没了的上坡。又见到一个口子,到了该口子,还是让你失望。只有在山口上看到公路从坡顶转向下行才能确定。我们边骑边推,说不清上了多少坡,转过多少弯,最后终于到达了最高的山口。从自行车里程表上看,我们今天连续走了30公里的上坡路,是我们这次骑行中走过的最长最陡的山坡。我取出手机,打开GPS导航系统,测出这里的海拔为804米,也是我们此次骑行在福建的最高海拔。

今天是我们出发以来爬山最累的一天,我们三人在这山口上休息,补充些能量和水分。休息一会后,雨小了,就开始下山。没走多久,来到金溪隧道口。104国道过金溪岭在这里开通了隧道,要是没有这隧道,我们还得爬更高、更多的山坡。穿过金溪隧道,经过了几公里的急骤下坡后,山路又平缓了,这里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写有仙岭两字。我们在这里停下车来,休息赏景。上山骑车、推车,每个人都很疲劳,现在开始下山,体力得到了恢复,又到了这仙岭地带,看看这里的景色确实很美。四周群山连绵起伏,茂林翠竹,郁郁葱葱。抬头远望,云海茫茫,苍翠挺拔的山峰在白色的云海上空更显得无比秀丽。这是大自然对我们付出的回报,我们尽情地欣赏,刚才还愁眉不展的骑友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几天来骑途中的疲劳也消逝在这云霄之外。

离开仙岭,又有10公里的急骤下坡,这时雨又大起来,雨中下陡坡,显得惊险无比。下山我总走在最后,途中见老戴的自行车出了故障,我路过时见他自己在修理,我问他有没有大问题,他说没大问题。老戴是个修车能手,他说没大问题,我就继续下山。老周骑的变速车,下山跑得最快,首先到了山下的一个小镇上,我到镇上时,看见老周已在那里悠闲自在地吸着烟。这时又下起大雨,我们在一家馄饨店里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等老戴下来。为了方便等老戴,我们叫店主给我们下三碗馄饨,也好补充一下能量。我对老周说:我们在这里享福了,老戴还在大雨中受苦。

我们两人已吃完了馄饨,雨下得更大了,只见老戴推着自行车从雨中走来,见了我们便叫苦不迭。店旁有个凉棚,老戴把自行车推进凉棚,老周帮助老戴修理自行车。他们在修车,我就抓紧时间做我的功课,用手机写每天的日记,准备晚上发回去放在网站上,还为今天爬山写诗一首。

    翻金溪岭

脚蹬踏板吱吱叫,两额珍珠往下掉,

金溪山后有仙岭,就等咱在云中笑。

老戴修好车,吃完馄饨,雨也小了,我们又继续上路。中午我们到达柘荣县城,下午仍下着雨,晚上我们到达福安市,全天骑行96公里。

 

莫管闽东风雨骤

11月18日,天仍然下着雨,雨量中到大。我们离开福安后,沿着曲曲弯弯的西溪向其下游骑行。这段路是以下坡为主,骑行比较轻松。当我们行到甘棠镇后,104国道转向西南而行,需要翻越眉洋岭。这里的山虽没有昨天的高,但今天的雨下得比昨天更大,给翻山带来了不便,其中有两段坡很陡,要下车推行。

我们翻过眉洋岭后,一路下坡,骑行不累,而雨越下越大,偏偏老周的自行车轮胎又破了。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山里,天又下着大雨,老周推着自行车行走路很不方便。我骑着车在前面,转过一个山头,看见公路旁有一间草棚,我和老戴先在这草棚里停下来,等老周推着车过来后就在这草棚里修补车胎,老戴帮助老周修车。

骑车上路以来,他们的自行车已经修过好几次,而我的自行车轮胎经过改良,几天来没有破过胎。他们两人都成了修车能手,他们修车用不到我插手。我就在草棚里四处看看,既是休息,也是赏景。大山里雨中的山色更显翠绿无比,山体上方升腾起白色的云雾,隐隐约约的山峰,缥缈不定,如梦中蓬莱,似人间仙境。我用摄像机摄下了这里的景色,当我转到草棚的一堆木柴旁时,看见有一只陶瓷罐,罐内积了半罐雨水,罐口小一点,总比雨天跑到很深的排水沟边方便。我就把陶瓷罐拿过来,让老戴用来复查修补好的车胎是否漏气,也算为老周修车出一点力。

中午,我们到达宁德市,这是个地级市,城市规模比较大,我们在这里休息用午餐。中午雨下得更大了,老周要把一些多带的物品通过邮局寄回家,我和老戴就在前面一个凉棚里躲雨等人。104国道左侧是一个海湾,叫三沙湾,海风很大,把雨水吹进了凉棚,我们只有靠在里面的墙边避雨。老周办完邮寄后冒着大雨,匆匆赶来。三个人又躲雨一阵子,看看一下子雨小不了,只有冒雨上路。我们在海湾边骑行,老周穿的是塑料薄膜制作的一次性雨披,一阵大风把雨披掀起来,一直盖在脸上。我与老戴的雨披是橡胶布制作的,也要被大风吹起来,因为我的雨披边缘有磁铁吸引在铁制的车篮上,所以影响不是很大。

沿着海边一路骑行,雨渐渐小了,我们来到了飞峦镇。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罗源县城,从地图上看,飞峦镇与罗源县城中间有一座飞峦岭相隔。沈海高速公路在飞峦岭建有一条隧道,几乎直线穿过。而104国道从飞峦镇到罗源县城要绕过飞峦岭,须走相当于长方形的三条边,而且其中有两条是长边。说长方形只是从地图上看大体图形,其实每条边都是曲曲弯弯的盘山公路,又要爬山,还要绕过海边。当时我们路过这陌生的地方,只是随着104国道往前闯,目的地是罗源县城,并不知道这叫什么山,路该怎么走。离开飞峦镇,就开始爬山,我们骑车进山,山坡很陡,只能下车推行。由于下了一天的大雨,三个人的裤腿和鞋都淋湿了。骑一段,推一段,走了一个多小时,天色将晚,这山路到底还有多少呢,心中无数。

这时人很疲劳,又饥肠辘辘,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会,每人把车篮里备用的食品拿出来先充饥。老戴问我:还有多少路。我说:我只知道宁德到罗源是34公里,大概走了一半多一点。问题是这样的上山路还有多少不知道,如果的平路,一个小时就到了,如果也是这样的山路,靠推车前进,三个小时也到不了。我想先要搞清楚这上山路还有多少。可是这天色将晚,又是下雨,这山路上既没有村庄,又不见人影,哪里去问路呢。

天快黑了,只有抓紧赶路,于是我们又推车而上。越是想抓紧,越是出意外,我不小心右脚扭了一下,走起路来很痛,我就上车骑行。可是坡很陡,力气也耗尽了,没力气再骑了,只有忍着脚痛,推着车走。这几天接连爬山,又遇下雨,骑行比较辛苦。尤其老周的自行车鞍座是未装弹簧的硬座,几天骑车下来臀部皮肤擦破,疼痛难受。他在路上找了些海绵包扎在鞍座上,还去买了些爽身粉抹在皮肤上。

我们三人推着自行车,在雨中慢慢爬山,我走在前面,这时我看见一个中年男子从山上走下来,我连忙向他打听,还有多少上坡路。他告诉我,还四公里上坡路。我马上把这重要的消息转告给两位骑友,这样大家就不用担心了,最多再推车一小时,以后就是下山路和平路了。雨渐渐小了,天慢慢暗下来了,我们继续推着车,遇上平缓一些的坡也骑一段。直到天黑我们才走完这段艰难的上山路。

下坡开始了,天下着毛毛细雨,雨天的晚上在山里显得漆黑一团,坡很陡,路又滑,山路接连转弯,这是此行中最为惊险的下山。本以为我们不会在晚上骑行,老周带有一个可照亮100米的电筒,三个人够用了。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行,一个电筒确实也够了。可是在接连转弯的下山路上,为了安全,三个人必须保持一段距离。前面带灯光的车转弯了,后面的人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了。不时地有来往的汽车,这些汽车带来灯光,可以借到一些光亮,但对面照过来强光让人睁不开眼睛,强光过后,山林里更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汽车速度又快,给我们骑行带来了不安全因素。尽管两位骑友都是我的老大哥,但他们毕竟是第一次跟我骑车远行,很多场合都是第一次经历,老戴还在路上摔过一跤。骑行途中安全是最重要的,我叫大家多用刹车,放慢骑行速度,因为速度放慢才可以靠近骑行,互相照应。我与老周换个位置,我骑到最前面,让带电筒的老周骑行在中间,老戴紧跟其后。我骑在前面,骑行速度就由我控制了。山路转变多,灯光就照不到我前面的路上,我只有在灰暗中骑行一段,幸亏我的夜视能力还算强,隐隐约约能看清山路。等后面的车也转弯后,灯光照到我骑行的路上,才恢复正常骑行。不知过了多少急转弯,终于冲出山林,在左前方看到了一片灯光,我们总算走出了这惊险的山路。

见到这有灯光,我们以为罗源县城到了。当我们骑到路口上一看,这里的路牌上写着白沙两字,原来这是海湾边的一个村庄。罗源县城还在前面,当时我们也不清楚到罗源还有多少路,事后查看地图才知道,我们刚才艰难的上山和惊险的下山,加起来只是绕飞峦岭所走的长方形的一条长边。接下来还有两条边要走,不过以后走的是平路,刚从陡峭的山上翻下来,我们在平坦的公路上骑行,就像在休息差不多,路长一点、短一点都无所谓了。我们在山脚下骑行,左边就是罗源湾。我们随山脚下的公路在海边弯弯曲曲前进,走到这山路的尽头,看到前面一片灯光,还有一条宽阔的新建马路,104国道则沿着山脚向右转弯。我们又以为是罗源县城到了,老周很兴奋,首先冲下去,上了这条新马路,老戴也跟着冲了下去。见两位骑友都下去了,我也下了国道,上了新马路。

我们骑行过了一个十字路口,我发现这里不对劲,一般进入县城的路口往往会有许多来往的行人和车辆,这里冷冷清清的,路上什么也不见。我喊住了两位,看到马路右侧有一个加油站,路牌上写的是亚泰加油站。我骑车进入加油站,里面静悄悄的,只见一间小屋里亮着灯,我下车前去敲门。走出一位中年男子,我问他去罗源怎么走。他告诉我:这里是一个正在海边新建的开发区,前面的路和左面的路都是通向海边的,去罗源应该退回到加油站后面的十字路口向左拐。

我连忙举手示意,让他们两人回过来,而后退回十字路口向罗源进发。这是一条罗源县城通向开发区的新建马路,宽阔又平坦。而104国道则弯弯曲曲随山脚而行。这条路就是为绕过飞峦岭而走正方形的第三条边了,唯一这条边是接近直线而平坦的。尽管天黑已晚,而这条新建的马路上有路灯,雨后空气又清醒,我们悠闲自在地在这新马路上向罗源县城骑去。我们到了罗源县城,开始找不到合适的旅馆,我们就在罗湖城里兜了一大圈,最后来到罗源汽车站附近的一家旅馆住宿。今天我们冒着大雨,身上的衣服都淋湿了,幸亏这里气温高,没什么大碍。今天翻过了两座山,尤其爬第二座山特别累,又特别惊险,起早摸黑,全天行程131公里。

 

不给配电脑的房间

11月19日早晨,我们一醒来就听得哗哗的大雨声。本来我们一清早就起床,冬天日短,我们吃了早饭就上路,有时早餐店还没开张,我们就先骑车行一、两小时,到前面镇上再吃早饭。今天早晨下着大雨,后来变成了暴雨,我们就多睡了一会。等雨小了,我们便起床吃早饭。雨仍在下,雨量中等,看来一下子雨停不了,今天打算到福州,路程为90公里,骑行任务不是很重,但老是待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我们三人商量后,又出发了。

离开罗源,在104国道上,我们继续沿昨晚的方向往西而行,绕过了莲花山,而后左转向南而行。进入福建省后,天天翻山,天天下雨,山一天比天低,而雨一天比一天大,今天的雨最大。上午在穿过一些起伏不大的山坡,过了丹阳镇,山坡陡起来。我们翻过洋门岭,雨渐渐小了。我前一天翻山时扭伤了脚,这次还算幸运,过一个晚上就恢复了,今天爬山并没有异常的感觉。记得在我与于建平军骑车去昆明途中,在推车登晴隆山扭伤了脚,一直疼了半个多月,直到回家后才慢慢恢复。

我们来到了连江县境内,在104国道右侧建有连江县革命烈士陵园,这时雨渐渐停了,我们在陵园里参观游览,并照相留念。中午到达连江县城,天又下起了大雨,我们就在连江城里点菜吃午饭。

午饭后,等雨小了,我们离开连江,翻过了琯头岭,来到了位于闽江口北岸琯头镇。过了琯头镇,我们沿闽江北岸向福州方向前进。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福州东南,闽江转弯口的马尾镇。从马尾过闽江,闽江南岸的324国道将是我们骑车去广东要走的路。汽车可以在马尾上高速公路大桥过闽江,而自行车过闽江,要么乘渡船过江,要么再行20公里,到福州市区过江。福州是福建首府所在地,我们选择在福州市区过闽江。

我们在马尾休息一会后,就继续沿104国道向福州市区挺进。104国道起于北京,终止于福州,我们从杭州踏上104国道以来,已经在这条国道上行驶了900公里,剩下的这一段路也是我们骑行104国道最后的一段。我们经104国道穿过马尾隧道后,天又开始下大雨了。一霎时,大雨就像天塌了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雨水积在公路上来不及排泄,在路边积起了一大片水塘,我们在水塘里骑行。汽车驶过,车轮将雨水溅起一米多高,拍打在我们的自行车和身上。这一段公路的地基高出地面一至两米,公路旁有隔离带,公路上无处躲雨,我们只有骑着自行车在暴雨中往前冲。鞋子和两裤腿很快就被雨水淋湿了,我不断地向公路右边观望,希望找到公路出口和可躲雨的地方。要么公路没出口,要么有出口路边无躲雨的地方,一时找不到可躲雨的地方,三人只有不断地向前骑行。我们在暴雨中骑行了半个多小时,雨水拍打在脸上,经脖子流到胸口上,裤腿和鞋子早已湿透了,穿着雨披,衬衫也被水蒸气和汗水湿透了。我还是第一次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这么大的暴雨中骑行,幸亏南方的11月气温高,长时间雨淋也无大碍。

通常暴雨半个小时就差不多了,这里的暴雨下得时间特别长。终于在骑行路途看到公路右边有一出口,出口旁有一个空置的棚屋,三个人不约而同冲出公路,骑进了这棚屋内。这棚屋是一个废弃的农副产品的交易场所,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有一半的地面上已经积了雨水,我们只能在里边一小块地盘上暂时安身。我们在这棚屋里等了半小时,外面仍然下着很大的雨。今天骑行到福州只有90公里,如果在平地上骑行,半天多一点时间就可到达,今天又翻山,又遇大雨,而且这雨下得时间又长,已经下了一个多小时,身上都被雨水淋湿了,真不好受。后来雨小点了,我们又继续上路。离开福州市区还有10公里路,我们骑了一半,雨终于渐渐停了。

又经过半小时的骑行,我们终于到达了福州市区的闽江大桥上。我们自11月11日从家里出发,历时9天,总行程993公里,来到了福建省首府福州市。

福州,简称,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我是第二次来福州,第一次是十年前乘飞机来福州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那时游览过福州市区的景点并去过武夷山风景区游玩。今天与两位骑友骑自行车来到了这里。我们三人在大桥上合影留念,并请过往的行人为我们录像。

    单骑到福州

别惧浙南山坡陡,莫管闽东风雨骤,

单车飞越两千里,仨友潇洒逛福州。

过了闽江,我们来到市中心,在市区骑游一圈后,入住在福州市区的一家新建的宾馆。当我上楼看房间时只听见楼上的服务员正在与总台通电话:

房间要不要带电脑的?”

“三个老头……不用带电脑的……

我听了就下楼对服务员说: 你怎么说老头就不用电脑呢?我们恰恰特别需要电脑。

我把我个人网站的网址给了她,她当场打开了我的网站,又登陆了我们这次单骑南国行的网页,当她在网上看到了我们三个人和我们带进宾馆的三辆自行车的照片时,她有点惊讶了。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我们安置好房间后,就出去吃晚饭,这几天特别辛苦,今天到了福州,是第一个大站,我们三人也来庆祝一番,多点些菜,喝点酒,既松松筋骨,又自我陶醉。

当我们吃过晚饭回到宾馆时,一进门,总台小姐又对我们说:对不起!真不好意思。还说:在网上看到了许多有关你们报导,还说你们每天写一首诗,真佩服!不好意思,请原谅!

 

冬季日行150公里

11月20日,今天要从福州市中心穿出市区,考虑白天马路上行人和车辆多,红灯时间长。我们早晨起得很早,天未亮就出发,在市区的路灯下,踏上了324国道。324国道起点为福建福州,终点为云南昆明,我们将随324国道向广东方向前进。我们在早上骑行一个多小时,冲出福州市区,来到福州东南的乌龙江大桥。此桥位于清凉、金牛两山的峡口处,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当时全国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公路桥,是福州至厦门公路必经之地,为南北交通的咽喉。我先骑行至大桥中央,在大桥上休息并摄录大桥两岸的景色。乌龙江两岸山清水秀,公路大桥西侧有铁路大桥,东面有更为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大桥。此时正值早晨交通高峰期,大桥上车流如潮,奔腾不息,老周和老戴两人正好上桥随着车流过来,我就用摄像机对准两人,摄下了他们在车流中骑行的过程。过了大桥,我们就在大桥下的一个小镇上用早餐。

上午我们骑车经过青口镇,翻过相思岭,又经镜洋镇,中午到达福清市宏路镇,并在宏路镇上用午餐。宏路以后的路比较平坦,不再有大山,天气也好转,终于告别了闽北多山多雨的艰难历程。以后虽然也在山里穿行,常有起伏不平的山坡,但一般的山坡都能骑车而过。今天又是进入福建以来第一天遇上顺风,骑行比较轻松。

下午我们又来到了莆田市区。莆田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因多荔枝,故又称荔城。莆田的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驰名中外。我们在莆田市区休息,又骑车穿过市中心,继续向南而行,经过南少林寺和几个小镇,晚上到达涂岭镇。今天路比较平坦,又是顺风,一天骑行150公里,是这次骑行途中单日骑行路程最多的一天。

我在当天晚上的骑行日记中写道:经过10来天骑行,我们对长途骑行慢慢适应,尤其是两位第一次骑车远行的骑友,经历了最困难的适应阶段,骑行常有的腰酸、腿痛、手麻、臀部不适等症状或消失、或减轻、或适应,经历了登山的锻炼,风雨的考验,对今后的行程更有信心了。我将这段内容用手机分别发给各人的亲友,并传送到我的网站上,既表示了我们对完成这次骑行的信心,也可让我们的亲友,尤其是两位新骑友的亲人和网友放心。

 

再见惠安女

11月21日,离开涂岭后,骑行两小时,穿过一些起伏不大山坡,来到了惠安县城。我在二十多年前来过惠安,那时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穿戴奇特的惠安女。惠安女是惠东半岛海边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以前我以为她们是少数民旅,其实她们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据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她们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腰带扎在肚脐下面,露出肚脐是她们最明显的特征。第一次在惠安县城的街头看到这种露脐的服饰感到很新奇,因为当时只有在画报上才能见到这种服饰。而现在效仿露脐服饰之风吹遍神州大地,早已见怪不怪,或习以为常了。我们沿324国道穿过了惠安城区,只在惠安城里作短暂的休息,现在惠安街头看到穿露脐装的女子也不定是惠安女了。

离开惠安后,我们中午到达泉州市区。泉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1988年我曾来过泉州,那时是从厦门乘坐汽车来泉州旅游,这次骑自行车再次来泉州故地重游。二十多年来泉州发展迅猛,这里高楼林立,马路宽敞,已建成了一个新型的大都市。我们在泉州用午餐,并骑着自行车穿越泉州市区,在市区参观游览,照相留念。

我们又跨过晋江,离开泉州,继续沿324国道南行。晚上到达同安,同安原为县城,现为厦门市辖区,全天骑行116公里。

 

漳州花博会

11月22日,离开同安,我们向漳州方向前进。本以为在福建公路经沿海走,平路多,谁知天天在山里转。这两天路平了许多,雨也停了,可是太阳出来了。现在已来到了福建南部,这里气温明显升高,在太阳下骑车,出汗增多,增加了骑行难度。

进入漳州境内,我们骑行途中看到公路两旁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木盆景,还有许多苗圃和花木场。没想到在这南方的冬季还是百花争艳,千紫万红,还有奇树异木,千姿百态。我们第一次见许多高大的树桩盆景,盆底有数米宽,树高达十米。我们来到这里,犹如进入了遍地鲜花的海洋,雄姿万状的盆景之林。这里的花木苗圃和树桩园林一个接着一个,有几十公里长,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我们沿着324国道,一边骑行,一边观赏公路两旁秀美的景色,中午到达漳州市区。

漳州是福建省东南部的地级市,地理位置优越,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和厦门接壤并一同被称为闽南金三角。漳州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还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居地。我们在漳州休息吃午饭,还在漳州云洞岩周围游览,照相留念。

下午,我们离开漳州市区,在324国道两旁看到了比进入漳州路上更为艳丽夺目、千姿百态的花木和盆景。原先只知道漳州水仙花很有名,没想到漳州还有如此多的花木。据说漳州花卉品种多样,花色齐全,水仙花只是其中的一种,此外还有红梅、腊梅、山茶、建兰、海棠、玫瑰、月季、菊花、芍药、含笑、玉兰、瑞香、杜鹃、桂花、马蹄香、七里香等等1200多个品种,还有其它草本、木本、藤本植物有1000多种。有大片比较完整的亚热带雨林植被,素有树海之称。漳州有大片富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和十多种珍稀植物。

除了公路两旁的苗圃和园林外,在324国道左侧正在举办 漳州花博会。这花博会会址依山傍水,规模很大,有好几公里的范围。来自各地游客络绎不绝,云集在这里游览秀美如画的山水,观赏五彩缤纷的花木。我们骑着自行车穿越几十公里的花木长廊,确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对我们一路辛苦骑行的回报。我见两位骑友不断地停下车来观赏艳丽的花草和奇特的树木,接连不断地举起相机,兴致勃勃拍摄了大量的照片。

     过漳州

昔闻漳州水仙香,今逢花博正开场。

奇树异木夹道迎,千紫万红百里芳。

由于在骑行途中观赏花木费了不少时间,我们晚上到达目的地漳浦时天色已晚,进入漳浦的路是一条新建的大马路——金浦大道,这新马路很有气派,道路两旁的彩色路灯光辉灿烂,一幅美丽的夜景迎接我们三位稀客的到来。

 

打稻谷的回忆

11月23日,离开漳浦,今天又翻过了闽东南的一些山,但没有闽东北的山高坡陡。先翻过漳浦与云霄边界的盘陀岭,盘陀岭是古代的关隘,为闽交通要道,以险峻著称。我们骑车爬坡到顶部,这里已筑有盘陀岭隧道,爬坡也不算太累。过了盘陀岭,仍有不少山坡,这里群山连绵,峰峦起伏,324国道就在山间穿行。这里曾是革命老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南特委就在这一带活动。

进入云霄县境内,一路上可以看到多个柠檬园,柠檬树上挂满了一颗颗黄澄澄的柠檬。我在骑车经过四川安岳时也见到过大片的柠檬园,那时是隆冬,果子几乎被摘完,果树上剩下寥寥几个。现在正值丰收时节,树上硕果累累,老戴和老周还是第一次见到柠檬园,开始还以为是橙子,走近一看才发现其形状是椭圆形的,与橙子的形状和颜色都不同,两人取出相机摄了多张相片。

此时正值秋收季节,田里的稻谷成熟了,当地农民正在收割稻谷。这里的稻田都是山间的小块田地,不适宜机械化操作,我们看到当地农民还是采用原始的手工打稻谷和脚踏打稻机打稻谷。看到这些场面,勾起了我对当年打稻的回忆。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上中学的时候,每当农忙季节,学校要放一星期的农忙假。学校组织初高中学生到附近农村与当地农民一起参加农忙劳动,当时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很高,都会尽力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当稻谷丰收季节,同学们都会争先恐后去帮助农民打稻谷,多数同学会参加用脚踏打稻机打稻谷。

这种打稻机构造很简单,打稻机上有一个可以滚动的圆筒状装置,圆筒上安有三角形的铁丝或铁片。当脚踩打稻机的踏杆,通过传动圆筒上的曲柄,使圆筒连续滚动。打稻时,将割下的水稻秸秆根部捆扎后,把稻穗的一头放到打稻机的滚筒上,成熟的稻谷纷纷落下。不一会儿,在打稻机前就积起一堆金灿灿的稻谷。我和同学们经常参加这种劳动,别说丰收后的农民心里高兴,连我们这些义务劳动的学生也很兴奋,因为这里也有我们一份辛劳和汗水,也有我们的功劳。

一些力气大一点的高中男同学也会去参加一些手工打稻的农活,我也参加过几次。正如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一样,在一些孤独的小块稻田里,放上一只方形的稻筒,稻筒上安放一只打稻架,这打稻架中间用竹条按一定间隔插入木架上。打稻时双手握住秸秆的根部,双手举过头顶,高举稻捆,而后使劲往下打,将稻穗一端打在稻架上,成熟的稻谷便脱离秸秆落入稻筒内。这是一种劳动强度比较大的农活,每一捆要使劲打五、六下才能将稻谷全部打落。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家乡这种手工打稻和脚踏打稻机早已消失。老戴和老周都去过农村,尤其老戴在农村时间长,在这里看到了自己从前曾经做过的农活,引起了浓厚的兴趣,也深深地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并摄下了许多照片。

我们在近中午时候到达云霄县城,因为吃中饭时间尚早,我们只在云霄休息一会后又继续赶路,在前方的一个小镇上用午餐。过了云霄,道路相对平坦,在平路上骑行,老周的变速车有明显优势,他总是骑在我们前面,当我和老戴骑车赶上去时,他已经在前面站上一边休息,一边悠闲自在的吸着烟。下午我与老戴连续骑过两个小镇都不见老周,老戴说:这家伙怎么今天不等我们,难道前面去了?我感到还是有点不对劲,以前我和于建军一起骑行里也几次出现过这种情况。

我和老戴沿324国道来到了一棵高大的榕树下,这是一颗古老的榕树,远望像一把绿色巨伞,近看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还有无数的气根从几米多高的树干上垂下来,扎到地下,像个捋着长须老寿星。我们就在这大树下乘凉休息。我有点不放心,就与老周通了电话,原来他还在后面的镇上抽烟等我们。

在大榕树下等了一会,我对老戴说:老周的车跑起来比我们的车快,我们先慢慢骑起来,让他追上来吧。在快到达诏安县城时,老周赶了上来。原来他吸好一支烟后,见我们还没上来,就到小镇里边买烟。买好烟出来又在路口等,说还以为老戴的车又坏了,在什么地方修车。我听了笑了起来,因为这样的事我与于建军骑车去哈尔滨时遇到的真是一模一样。

下午路过诏安县城,我们只在这里作短暂休息。诏安县地处福建省最南端,素有福建南大门之称。诏安是西接珠三角的桥头堡

离开诏安,有缓缓的上坡,我们随324国道骑行不久便来到了福建与广东两省的交界分水关。闽粤分水关,始建于明代,立有闽粤之交石界碑。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屯兵于此抗击清军。分水关建在广东省饶平县境内一个小镇的山坡上,进入这小镇,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广东省境内,也是我的自行车进入了第二十九个省(市、区)。

天色将晚,我们在广东省境内继续沿324国道前进,晚上到达饶平县城,全天骑行113公里。饶平位于广东省最东端,是广东沟通沪、浙、闽经济大动脉的黄金通道。饶平也是革命老区,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

 

过汕头礐石大桥

 11月24日,离开饶平后,我们继续沿324国道,在广东省沿海骑行。进入广东基本上走的是平路,很少爬山,也没大山,以后的路相对比较好走。上午我们经过澄海市,澄海是广东改革开放较早的城市,为县级市。澄海是个海港城市,我们骑车经过海湾时看到许多海船停泊在海边,有大型的海轮,也有大小不一的渔船。我们穿过市区,并在市区休息游览。中午到达汕头市。

汕头,从字面来说是有水有山的地方,还有鱼游水貌之意。汕头原是一片海湾,几百年来,由于韩江所带泥沙的冲积,才逐从海底浮聚起来这片陆地。元代时,这里初步形成较大的渔村。后来迁到这里居住的人日益增多,除了捕鱼、耕田之外,还利用海水晒盐,各地盐贩也常到这里贩盐运销。清政府在此设站征收盐税,这是在汕头最早设立的海关。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又是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324国道穿过汕头市,我们在汕头市区吃过午饭,穿过市中心,来到汕头市西边的一座大桥下。只见一座高大的斜拉桥通向海湾的对岸,这就是汕头礐(què)石大桥。该桥是我国第一座大跨度混合型箱梁斜拉桥,大桥正桥全长2865米,桥宽30米,双向6车道,两侧设观光人行道,主塔身高148米,主桥主跨518米,通航净高38米,桥下可通航2万吨级船舶。

我们随着324国道冲上了礐石大桥,从引桥上缓缓向上骑行,从一条条斜拉索旁慢慢骑过,一直骑到大桥主塔旁。这时上桥坡度渐渐增大,我们骑着自行车向大桥中央攀登。由于大桥跨度大,与水面落差高,越到上面风越大,向桥中央骑行时感觉大桥在晃动。大桥上驶过的汽车又多,我们骑着自行车只能紧靠大桥边骑行。由于上桥坡很陡,必须保持足够的速度,自行车才能平稳的上行,否则自行车龙头会晃动,骑车有不安全隐患。老戴骑在我旁边,有点紧张地对我说:大桥在晃动。”“这么现代化的大桥,那么多汽车也过去了,不用紧张。我安慰老戴。随着向大桥中央接近,大桥晃动越厉害,我自己也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其实坐在汽车上只会感觉汽车在晃动,对大桥的晃动不会像我们骑自行车那样感觉更直观、更明显。不过想想也不用怕,要说危险,汽车更危险,真掉入海里,我熟悉水性,在大江和海里游泳过,还有逃生的机会。这是在晃动着的大桥上骑行时自己一时的胡思乱想,也是给自己壮壮胆。

我第一个骑到大桥的中央,因为在骑车上桥时始终全神贯注地向桥顶攀登,不得有丝毫的疏忽,不敢随意向大桥两侧观望。现在到了顶上,我可以停下来,居高临下,观望周四的景色。这里可见汕头市区南北两岸,青山怪石,亭台楼阁和现代化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又见碧海蓝天相接,海鸥穿飞船樯之间,南国海滨秀色一览无余。我取出摄像机,把大桥顶上和汕头海湾两岸的风光一一摄下。

这时老戴正从后面骑车上来,我就抓紧把他骑车上大桥的过程摄落下来,成了他骑行途中珍贵的资料。老戴上了桥顶,也下了车,取出相机,抓紧拍摄大桥顶上和两侧的景色。不久老周也上了桥顶,我们一起在桥顶休息。这时才留意到在大桥铁索的外侧还有一条可行人的观光道,我们应该在走这条道更安全些,上桥时由于坡度大,随324国道一下子冲上了机动道,既然上这机动车道,也只能小心在这道上骑行了。可是这人行道上不见一个行人,不见一辆自行车路过。我们站在大桥顶上,感觉海风吹来引起的大桥的晃动和大型机动车驶过时对大桥的震动更加明显。

我们在大桥顶上休息拍摄后就骑车下桥,骑车下桥仍然是一场惊险而又值得回味的骑行。骑车下桥速度快,桥上海风又大,差点儿把帽子给吹掉,我只有低着着,紧握车把,小心翼翼地冲下大桥。那里有一个收费站,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向我们望望,没说什么,我们便从旁边的便道上出了收费站。事后听说:因桥上风大,为了安全起见,非机动车是不让上礐石大桥的。从西堤这边上去也没人管你,可是下了大桥,过那个收费站肯定会给人看到,是扣车、罚款还是放你走,就看那边的人的心情了。我想,我们一路上是随324国道走,这大桥是属于324国道的一部分,我们又没见到禁止自行车通行的标记。既然过了大桥,真要罚款也就罚吧,也许他们看见我们三位花甲老人,不知者无责,还会有商量的余地。这礐石大桥是我们骑自行车所过大桥中最为惊险的一次,有一次这样的经历也是难得的机会。在我们后来到达湛江海湾大桥时,那座大桥比这礐石大桥更高大,而那里有交警把守,不让我们自行车上大桥,叫我们绕道乘渡轮过湛江湾。

下了礐石大桥,公路左侧便是礐石风景名胜区,这里原是海岛,有43座山峰组成,具有海、山、石、洞和人文景观等综合特色,境内丘峦簇拥、怪石奇峭、古木参天,里面有亿万年海水雕琢而成的天然石林和众多人文景观。

离开汕头,我们下午经过朝阳市区,又弯弯曲曲穿过多个小镇,晚上到达普宁市区,全天骑行130公里。进入广东,沿途可见到各式各样的新鲜水果,在普宁市区的大街上,水果摊一个接着一个,五彩缤纷的水果,琳琅满目,诱人馋涎。我们就在这些水果摊前挑选了一些我们以前未见过或未吃过的水果,带回房间,品尝这新鲜水果的美味。

 

穿越海陆丰

1125日,离开普宁继续沿324国道前进。进入广东,一路上山少了,地也平多了,但今天出来时有30公里正在改建的公路比较难走。当我们进入陆丰境内,骑车经过一条宽阔的溪流时,看到有一条修筑年代较久的公路大桥,横跨在溪流上,大桥长一百多米。当我们骑车到大桥上时,看到溪中有二十多个穿戴鲜艳的妇女正在溪流中洗衣服。这溪宽近百米,溪水从右侧的远方流经这里。溪中放有许多长方形的石块,这些石块有的露出水面,有的淹没在水中。这些穿着五颜六色服饰的妇女,有的低头搓洗,有的举棒拍打,有的站在水中漂洗衣物。有的提着装满衣服的水桶来到溪边,有的正收拾洗好的衣服准备回家。这又是我们骑行途中所遇见的独特风景线,老周和老戴都停下车,取出相机,连续拍摄了许多照片。这时有一辆大型货车从桥上驶过,引起这大桥激烈的震动。老周连声说:危桥!我们站在这桥上确实有点担心,大家抓紧拍摄完成后就离开了大桥。

下午我们先经过了陆丰县城,而后又经过海丰市区。海陆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时期,在此创立了广东首个革命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开辟了中国革命历史新纪元,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进入广东后虽然我们骑车常在山间穿行,但只有一些起伏不大山坡,这些山坡我们都可以骑车上去,不再翻越大山。但在过了海丰县梅陇镇时,公路开始缓缓上坡,到了南山脚下,山坡陡起来了。这里有南山挡住了去路,高速公路有隧道穿过南山,而324国道又像我们在福建罗源遇到的情况一样,要绕一座山,走长方形的三条边,而且也是要爬山,只不过这个长方形相对小一些,山没罗源的高,也没下雨。但在这里却是我们骑车进入广东以来遇到的最陡山坡。

此时也接近傍晚,为了绕过南山,324国道随山脚转向南面绕到了海边。这里的山坡越来越陡,骑车上坡越来越费劲,我们每个人的额头和背部都流着汗水。我们减慢了骑行速度,缓缓上坡,骑累了就下车休息一会。这一段陡坡有四公里长,骑过一半,老周开始下车推行。我和老戴继续骑行上坡,又骑了一公里,老戴也下车推行了。骑车上山,我毕竟比两位骑友有经验,我用双手提拉车把的方法来提高踩车的力度,从而继续慢慢向上攀登。我用这种方法可使一些原本上不去的陡坡也能慢慢骑上去,至少可以多坚持一、两公里。我有一个宗旨,凡是能骑车上的山坡,我一定要骑车上去,只有实在骑不上去时才会选择下车推行。我使劲踩着车慢慢向上攀登,继续骑行一公里,终于爬上了这坡顶。幸亏这陡坡不是很长,如果再有两公里的话,也许我也没有力气再继续骑车上去了。我在坡顶上等老戴和老周上来,老戴上来后对我说:你耐力真好,我们骑不上去的坡,你还能骑上去。我把我骑车上陡坡的方法告诉了他,我这方法也在网上详细介绍过,但真能掌握的人也许不多。

绕过这山头,天色已晚,我们在公路左侧的海边看到一个灯火辉煌的小镇,路牌上写着鲘门。我们还不认识这个字,后来向当地人打听后才了解了这个字和这个镇过去及现在的一些情况。

这里原先只是一片孤岛,古代中原的一些部落南移到这里建成村落,或耕种、或打渔,繁衍生息。有些渔民把岛上的大树砍下,并制造成船,样子像一样的器皿,称瓯船。又在港口设门户,被称为瓯门。这渔村不断发展,各地豪商富贾也到这里开铺设店。由于这里海边盛产鲘刀鱼,故后来人们把瓯门改称鲘门

这镇规模不大,而街道两面商铺林立,霓虹闪闪,各种各样的商摊更是一个接着一个,有水果摊、百货摊、食品摊、及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不宽敞的街道上人流如潮,接连不断。我们推着自行车,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到了海边。这里是以海鲜为主的美食一条街,在各家餐馆的玻璃柜里养着各种各样的海鲜,有蟹类、虾类、鱼类和贝类,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种类。我们虽然也靠近海,但见到的大多是生长在东海的海鲜,而在南海有更多不同的海鲜种类。这里海鲜长得奇形怪状,体色五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昔日的渔村现在已经发展成以海鲜美食为特色的旅游休闲景点。不过这里的奇特海鲜价格也都奇贵,我们只能选择大众化的海鲜食品在这里饮酒用晚餐。

 

胸怀宠物的骑游者

11月26日,离开鲘门后,我们随324国道在海边骑行一段后进入山区,翻过几个小山坡,又转到海边。我们在上午的骑行途中遇上了一对骑自行车的年轻夫妇,两人身材高大,都骑着27吋捷安特旅游车,从我们后面骑行过来。看样子他们也是骑车长途旅行,我向他们挥手致意,他们也向我们挥挥手。他们车速很快,一会就骑到了我们的前面。我们骑车向前时看到他们两人公路旁休息,我们也在路边停车休息。同是骑车人,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大家一见如故,便亲热地交流起来。他们来自吉林,先乘坐火车来到福州,再从福州骑自行车来到这里,准备继续骑车到海南岛去。他们车上带的东西很多,男的车架上放着一只大皮箱,身上背着一只大挎包。女的车上放在一只很大的旅行包,胸前的兜里还装着一只宠物狗。他们介绍,从福州骑车出来,每天骑行六、七十公里,已行了十多天,今天早晨也是从鲘门出发的。男子还说,骑车十多天,最难受的是臀部疼痛。他说臀部疼痛直接影响到骑行速度,这几天还是他妻子骑得比他快。我们的老周也因骑车而臀部疼痛,于是他们两人便热情地交流起来,老周还把自己一路上采用的方法介绍给了这位东北骑友。

我们与东北的骑友交谈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当他们知道我们从浙江出发,已骑行了1800多公里,是他们这次骑行路程的一倍时,对我们表示很钦佩。尤其是我向他们介绍了我曾骑车去过东北和吉林时,更增添了他们骑行的信心。我们又在一起合影留念,并互相留了电话号码。休息后我们一起出发,他们人高车大,骑行速度快,很快骑向前方。我们还是按照自己的骑行方式和骑行速度继续前进,当我们骑行到稔山时,又遇到他们两人。我们又在一起休息了一阵子,他们问我们今天打算到哪里,我们告诉他们,打算今天骑行140公里到深圳。他们听了说:还是你们厉害,他们只打算晚上到惠阳,估计一天骑80公里。我想他们毕竟带了一位女士,有那么多行李,还带上了一条狗,像搬家似的,又是年轻人,能这么吃苦耐劳实属不易。他们骑行速度快,休息时间也长,我们骑行速度中等,休息时间较短。而且今天的路程也多,我们休息一会就告别了这对年轻夫妇,又上路了。

我们中午到达惠东县城,在惠东汽车站附近吃中饭。我们要先去深圳和香港,所以告别了从福州出来后一直随之骑行的324国道,没有进入惠东市中心,而从惠东汽车站向东,转入了356省道,向深圳方向前进。我们下午经过惠阳,晚上到达深圳市区。

深圳从中国南海之滨的一个小镇发展到世界级都会的现代化城市,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是第二次来深圳,第一次是十六年前乘车前来深圳旅游,参观游览了深圳市区和周围的一些景区,也去过沙头角的中英街。那时香港尚未回归,到中英街也算出国门了。现在香港已经回归,今天我们骑自行车来到深圳,明天将骑自行车直接去香港,骑车游览香港风光,这是当年想不到的事。

 

单骑游香港

1127日,天没亮,大家就醒来了,都比较兴奋,因为今天我们将骑自行车进入香港。既然醒来了,就起床做准备,大家把入港通行证都拿出来检查一遍,而后整理好旅行包和自行车。天一亮我们就离开旅馆,到街头餐馆吃了早餐,开始向通往香港的皇岗口岸前进。我们住宿的地方离皇岗口岸有几公里路,深圳的道路纵横交叉,有些路口又是立交系统,早晨车辆就很多,骑车赶路并不方便。我就开启了手机导航系统,在前面带路,因老戴以往外出比较少,我让他走在中间跟着我,老周走在最后,三个人相互靠近,随着导航仪的指令前进。有的路段路口多,弯道多,而且公路旁树木也多,连转两道弯,后面的人就看不到了。

骑过了几个弯道,我听见老戴在后面喊话,由于马路来往车辆多,噪声大,老戴在说什么我听不清楚,于是我停下来,老戴告诉我:老周没有跟上来。我回头一看,果然没见老周跟上来。我们就在路边等起来,可是等了一段时间,仍然不见老周上来。我打电话与老周联系,原来他的自行车出点小故障,本以为调一下就好了,谁知道调好后就看不见我们了,骑到一个路口就不知道该向哪里走,他在路口等。什么路口他也说不清楚,这里又是单行道,路上机动车很多,自行车倒回去也不方便。我对老周说:你就问路,直接到皇岗口岸,我们也去那里,到时再联系。我对老戴说:老周以前经常出差在外,丢不了的。你要跟着我,不要也丢了。其实老戴外出少、胆子小,一直跟得很紧,丢不了。于是我带着老戴,随着导航仪的指令,一直来到了皇岗口岸。

皇岗口岸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客货综合性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日平均5万人次以上,高峰日达10万多人次,每天过境的车辆都在2万台左右。皇岗口岸与香港新界落马洲口岸相对,是目前唯一24小时可通关的口岸。

我和老戴骑车到达皇岗口岸,这里人山人海,正排队等待出境入香港。我看见旅客出境要从多个楼道上通过,而汽车出境从地面上通过,这里进入车辆较少。我们推着自行车到机动车入口向那里的门卫问询如何过境。这门卫对我说:汽车从这里过,你们行人从楼道上过。我一看楼道又窄又长,挤满了人,我们推车上这楼道很不方便。再说从楼道上过和这地面进去,到了里面办过境手续是同一个地方,为什么要我们自行车上楼绕一个圈呢。我决定待会儿就从这里进去。我让老戴在外面阴凉处看管自行车和行旅包,我空身一人先从楼道进入过境大厅询问过境手续。这里设有问询处,他们告诉我:过境手续很简单,用你的入港通行证,办个旅游签证,十多分钟完成了,自行车可随人带入过境。我到里面看看人家的签证情况,心中有了数,就回到老戴身旁。两个人推着自行车从汽车通道大门的另一边进入过境大厅。

我们先在大厅里休息,等待老周的来到。没多久老周来电话了,我已经从里面看见了他,我走出汽车通道的大门,把老周也带了进来。我用三个人的入港通行证,很快就办完了签证手续,又兑换好港币以备在香港吃住开销。手续办妥后,我们就推车准备过海关出境去香港。皇岗口岸出境通道较多,排队等的时间不算长。从深圳出境后,再从香港口岸入境,那里入境通道少,要排很长的队,又是近中午人流高峰期。入境处左侧有照顾老弱病残的绿色通道,但只有一个通道,过往的人也不少。我们与香港口岸的工作人员商量后,他们听说我们是从浙江骑车2000公里来香港的,对我们表示很钦佩。他们对我们说:现在是高峰期,通过绿色通道的人也很多,三辆自行车一起过不方便,让我们一辆一辆分开通过。有一位女士带领我先行,让我推着自行车一直到队伍的最前端,由她与过关人员打交道后,让我推车过关,而后又回过去把老戴和老周也领过关。这样,我们很快就进入香港境内。由于从入境口岸到香港本岛要经高速公路过深圳河、九龙,再过海,这段路上不能骑自行车,所以我们在落马洲口岸得乘大巴士到香港本岛,而自行车则放在大巴下层的行李厢内。在香港,当地居民也很热情,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这样,我们于2013年11月11日从家里出发,骑行1950公里,历经17天到达了香港。

香港本是中国南海的岛屿,1842至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的主权。香港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分为香港岛、新界、九龙和离岛四个部份。

我们来到香港本岛后,先在弯仔一带骑车游览,在议会大厦周围参观游玩,观看了香港的市容市貌和弯仔周围的雄伟建筑及海弯风光,而后又在香港作环岛骑游。由于香港的车辆靠左行驶,且车辆多,速度快,我们骑自行车通行既不习惯,也不方便。我们绕了很大一圈才来到市中心。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的景象。这里的双层公交车和双层电车特别引人注目,这些双层车又高又长,快速在大街上驶过,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香港市中心到海边有一条快速公路,行人和非机动车要穿越这快速公路必须经天桥才能通过。我们自行车过这快速公路必须扛着自行车,从很陡的天桥台阶翻越过去。有些天桥上安装了电动扶梯,我们扛着自行车站在很陡的电梯台阶上,电梯坡度陡,速度快,梯道又窄,人站在电梯台阶上很难控制平衡。我第一次扛自行车上电动扶梯,没有经验,当上升到一半,人的身体莫明其妙地向后倾,人与车的重心向后移,眼看就要向后倒下。这时我连忙用左手紧紧抓住电梯的扶手,才勉强稳住身体,避免了一次意外。事后想想,可能是在乘电梯上升过程中,扛在身上的自行车的某一点不小心擦到自动扶梯两旁固定不动的扶栏上,相当于有一个外力把车和人拉向后方,才引起人和自行车重心向后倾和向后倒下的情况。

本以为上这自动扶梯比较方便,谁知上这自动扶梯并不方便,还发生了意外。我的骑友老戴连人带车重重地摔在电梯的台阶上。幸亏有人关停了这自动电梯,我连忙下去,在电梯下面的老周也走了上来,两人将老戴扶起来,护送到电梯上面,又把自行车连旅行包也一起抬到上面。只见老戴四肢和背部皮肤都有伤痕,流着少量的血。我问老戴人感觉怎样,老戴运动一下手脚,说手脚没问题,就是皮肤伤口有些痛。我说:谢天谢地没伤筋骨就好,刚才一幕真让我和老周大吃一惊。老周还说:我以为这下要在香港住院了。

刚才发生的事把过路的游客也吓呆了,看看老戴无大碍,大家也放心了。电梯停止了运行,游客就步行走上台阶,老周也扛起自行车走上了天桥。本来还打算在香港住宿游玩,香港骑自行车人很少,骑自行车来往毕竟不方便,我们决定在香港再游玩一阵子,晚上返回深圳,香港的其它景点以后随旅游团再来香港游玩。我们又在海边骑游了一阵子,老戴走路骑车并没有什么影响,一桩有惊无险的事过去了。

我们三人骑游香港还是很成功的,大家都很高兴。我在当天的网站发布了我们骑游香港的消息,老戴摔跤的事暂时没有告诉亲友。

     单骑游香港

十六年前来深圳,只能行至沙头镇。

屈辱国耻今己洗,单骑畅游香港城。

 

第三次到广州

 我们三人白天在香港骑游后,当天晚上再经皇岗口岸返回深圳。深圳到广州的路程为140公里,又是平路,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一天到达。可是老周在前一天吃坏了肚子,拉了好几次。去香港时,路走得少,心情也比较好,感觉还好。第二天(11月28日)我们离开深圳,骑了十多公里,老周在路上又拉肚子一次,脸色有些苍白。我们劝他休息,或坐车到广州等我们,但老周意志很坚强,执意继续骑行。于是我们让他骑在前面,由他决定骑行速度,我和老戴在后面跟着骑行。这天我们骑行88公里,晚上到达东莞市区。

东莞,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并撤县建市(县级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东莞市是当时全国四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另有广东省中山市、海南省三亚市、甘肃省嘉峪关市,2012年7年又新设了不设市辖区的三沙市),直属广东省,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有世界工厂之美称。

11月29日,我们离开东莞,随107国道,中午到达广东省首府广州市。我们于11月11日从家里出发,经历19天,总行程2042公里。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穗城等,是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广州。我第一次来到广州是1967年2月4日。1966年11月6日,我与十来个同学从老家浙江平湖出发,一起步行长征,先后经过江西南昌、井冈山、安源、湖南长沙、韶山,到达广州,历时三个月,行程4500华里。那一次我们在广州住了十天,春节也在广州过。四十多年过去了,对广州仍有许多难忘的回忆。

我第二次来广州是1995年,那是受广州一单位邀请,坐火车来广州参观和业务联系。那时重游故地,并去了深圳等地游玩,还去了深圳和中英街

这次骑车过来是第三次来到广州,我们先在广州市南面珠江畔一带游玩,而后又来到了广州海心沙亚运公园周围参观游览。

三次来广州,每次方式都不同,第一来步行广州,路上时间最长,在广州住的时间也最长,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还在这里吃年夜饭、汽车。我在想什么时候我再换个方式来广州,要不自己驾轿车再来广州,再在这里一次自己的汽车,以勾起往事的回忆。

为了早晨上路方便,晚上我们住宿在广州南郊的一家旅馆,房间里有电脑,我就上网登陆自己的网站,浏览委托人每天为我维护更新的自行车骑游内容。我的摄像机自带内存的容量已经用完,储存卡也用去了很多空间。而我们骑行任务只完成三分之一,我担心储存卡容量不够,会影响以后的拍摄。于是我打算通过旅馆的电脑,将我在骑行路上拍摄的照片和录像发回去,一则可把容量大、质量好的照片发布到网上,另则可以腾出摄像机存储空间,以备今后骑途中拍摄。

 

到珠海特区

11月30日,我们跨过珠江,踏上了105国道。105国道是北京通往广东珠海的一条南北通道,我们将随105国道去珠海。上午我们骑行50公里,近中午到达顺德。我们在顺德路口休息,因为我们今天计划骑140公里,晚上到达珠海,所以休息不久又上路了。又行10多公里,中午到达东凤镇,我们在该镇上用午餐。

南方气温高,白天在太阳下骑行,额头和背上都流着汗水。公路两旁种有护路林,在树下骑行还算凉快。但有几段新建或改建的公路旁还没有树木,在太阳下骑行,还是很热的,也容易疲劳,我们只有增加休息的次数和时间。

下午经过中山市,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这里古称香山,1925年,改名为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1983年改名中山市。我们骑行在105国道上,老远望去,中山市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错落有致,果然气度不凡。到了近处,可见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车水马龙,呈现一片繁华的景象。

一路上我们又经过了一些起伏不大的山坡,当经过三乡镇的时候,老戴和老周的自行车轮胎先后又破了。从浙江到广东的骑行路上,我的车还没破过胎,而老周的车胎破了十多次,老戴的车胎也破了七、八次。为了减少破胎,老周重新学我办法,在内外胎之间垫上一外胎条,并改变了第一次垫条的方法,把衬垫的外胎条剪得比原来窄一些,约2.5厘米宽,并将边缘磨薄,再在内胎外再包一条废弃的内胎。修胎的方法也进行了改进,每人备有一至两只新的或修补好内胎,路上发生车胎破裂时,当场把破损的内胎换掉,充气后就可骑行。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破损的内胎可以在晚上抽空余时间再修补。

晚上我们到达珠海市,进城的一段路正在修,路面高低不平,骑车颠簸得很。往来车辆又多,堵车严重,进入市区时天已黑。我们骑车过了几条马路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旅馆,于是我就打开导航仪,导航仪提示我们所在地点附近有个旅馆,于是我们随导航仪的指令,几经转弯,找到了这家旅馆。

珠海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端,是中国经济特区之一。珠海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是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海又有新型花园城市,中国浪漫之城 的称号。

 

澳门一日游

12月1日,我们总结了在香港骑行的经验教训,打算在澳门只作一日骑游,主要作环澳门半岛骑行,适当作一些澳门景点的旅游,余下的景点准备以后随旅游团补上。我们自备干粮和饮料,也不再需要去兑换澳币(买些小东西可直接用人民币)。

早上我们骑车来到了拱北口岸,当年清政府在此设拱北关,澳门对应的检查站称为关闸。拱北是全国第二大口岸,每年经拱北口岸进出境的海内外旅客8000多万人次。在拱北广场上一位中年人告诉我们:过拱北口岸,先要办个旅游签证,在过关口岸外面找一家旅游公司办签证既方便又便宜,于是我们在外面找一家旅游公司,每人花30元钱办好签证。珠海拱北口岸过关人比香港过关人少得多,20分钟左右后,我们便推着自行车过了内地和澳门两道关卡,进入澳门境内。

澳门原属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553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并统治了400多年。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并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后的澳门,经济增长迅速,比往日更繁荣。其著名的轻工业、美食、旅游业、酒店和娱乐场使澳门长盛不衰。澳门是一个自由港,也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另有欧洲摩纳哥及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和大西洋城)。澳门半岛原是海岛,后因西江上游带来的泥沙冲积成一道南北方向的沙堤,使这个小岛成为与大陆一体相连的半岛。

到达澳门后,我们先进入市中心,而后又环行澳门半岛骑行一圈。与香港相比,澳门范围小,道路不宽,汽车也少,骑摩托车和自行车的人比香港要多,我们骑自行车也方便得多。我们骑着自行车可以自由深入到城市的角角落落,去那些走路太远,汽车又无法到达的地方,穿梭于高楼大厦中,领略都市的繁华,在车水马龙中留下我们的印迹。

澳门既有五光十色的一面,又有恬静安宁的一面。我们骑车穿过繁华的大街,来到了半岛东面宁静的贮水塘一带。这里原来是海湾,现在人工围成一个水塘。水塘西面是松山,因从前松树茂密而得名。松山是澳门最高的山,海拔90多米,满山树木,苍翠欲滴。水塘北面建有公园,还有环水塘通道。我们在环水塘通道上骑行。中午临近,我们就在公园里休息,并在那里野餐,取出自带的食品和饮料,慢慢享用,还可以赏景,又节省了不少时间。

离开贮水塘,我们骑车经过松山脚下,再次进入市区,来到了澳门半岛北部的望厦山。此山多奇石,千姿百态,远望如观音端坐莲臂,更像是莲花盛开,故又名莲花山。葡萄牙殖民时期,山上建有望厦炮台,曾是葡萄牙殖民地时期的军事防御据点之一。西南山脚则有签订《中美望厦条约》的望厦村。望厦山北面有林则徐纪念馆和莲峰庙。

由望厦山往南,我们穿过大街小巷,来到了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葡萄牙人侵占澳门后,1562年在澳门建起教堂,取名圣保禄教堂。葡语圣保禄发音接近当地方言中的三巴,所以也称大三巴教堂。后来,教堂两次毁于火灾,只剩下大教堂的前壁,又因教堂前壁遗迹貌若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大三巴牌坊。牌坊高约27米,宽23.5米,雕刻精细,巍峨壮观。大三巴牌坊为众人熟悉的标志,这里人山人海,是澳门最繁华的地段。我们在这里参观游览,照相留念。我和老戴还登上了牌坊西南边的山崖,老周这几天腹泻后体力还未完全恢复,没有登山,就留下来为我们看车。山上建有澳门博物馆,山崖南面有大炮台,那里有多门古炮。站在炮台旁,可以观望澳门的市容市貌。

下了牌坊的台阶,我们骑车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澳门葡京路一带。这里有旧葡京与新葡京等澳门不同时期的地标式建筑,这里是赌博者的天堂,也有不少的人在这里下了地狱。对于我们,骑车到此一游足矣。在此游览后,我们就骑车沿海边再次来到拱北口岸,返回珠海。我们以每人花30元的签证费完成了澳门一日骑游,可能是最经济的澳门游。

 

绕道过西江

122日,我们先离开珠海向西行,准备向雷州半岛方向前进。可是骑行几公里后,向当地人问路。他们告诉我们:西面是珠江支流西江的出海口,那里建有高速公路大桥,没有普通公路大桥,自行车过不去。要过西江必须先向北绕道过中山市,再向西经江门才能过西江。于是我们只有往回走,重新回到珠海市区。这时老戴的自行车后轴出了故障,先找了一个自行车修理摊,戴花了好长时间,才修好自行车。

我们离开珠海市区,重新踏上105国道,向北骑行50公里,再次来到中山市西郊,而后向西随364省道向江门方向前进。这是一条新建的公路,路面宽阔平坦,路旁植有高大挺拔的大王椰树,我们沿着这条公路,来到了西江边。西江是珠江水系中最长的河流,全长2,129公里,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发源于云南,流经广西,在广东佛山与东江、北江交汇。西江主流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我在2003年与骑友于建军骑车去昆明时经过那里,从那里骑过了西江的源头的两条江,北盘江和南盘江。八年后,今天我又骑车来到了西江的入海处。我们三人骑车上了江门外海大桥,这是西江上最大的公路桥,建于1986年,接通江门市的外海镇与中山市的古镇,大桥全长1708米。跨过了西江,继续随364省道,来到了江门市。江门市是广东省中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因位于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汇合处,江南烟墩山和江北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离开江门,我们继续沿364省道向西而行,经过新会、大泽、司前,晚上到达开平市水口镇。水口镇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古镇,镇的规模也很大,这里商铺林立,夜市繁荣,我们晚饭后在水口镇兜了一大圈。

 

开平碉楼

12月3日,我们离开水口镇,于镇西南踏上了325国道。325国道起点为广东广州,终点为广西南宁的国道,我们将随325国道先向湛江方向前进。上午我们骑车穿过开平,开平是个县级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我们在开平境内骑行时,在乡村中看到许多像碉堡一样的楼房,底层墙很厚,又少门窗,顶层有枪眼,当地人称为碉楼。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碉楼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盗匪,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也是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开平碉楼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因开平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历史上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开平县志》记载:非此则牛猪谷米不能保存,妇人孺子不能安睡,故合数家或数十家建一楼。开平碉楼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400多座。

我们经过开平城镇农村,可见这里碉楼星罗棋布,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我们从水口、塘口、赤坎、百合、蚬冈各乡镇经过,纵横数十公里,碉楼建筑连绵不断,蔚为壮观。老周和老戴对这些碉楼很感兴趣,停下车,走进村庄深处参观照相。

中午到达恩平市区,恩平为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锦江河畔,属珠江三角洲区域。我们在恩平用午餐,下午经过阳东,晚上到达阳江市。阳江是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的一个地级市,在其进城路口有一尊汉白玉雕塑,一位吹海螺的渔女雕塑特别引人注目,我们在这里驻足参观,照相留念。

 

茂名狗宴

124日,离开阳江市,继续沿325国道向西南方向前进,上午经过阳西县城,下午进入茂名市境内,晚上到达电白县城。电白名字的由来,据传,自电白至雷州半岛,地处粤西南,一年四季都有雷电,尤以夏季为多,常毁物伤人畜,因而便有电白、雷州之地名称谓。

我们在电白市中心的一家旅馆住下,见街坊四周有许多狗肉餐馆。原来茂名及电白一带人爱吃狗肉,茂名狗宴名扬四方,街道两旁到处有狗肉专卖餐馆。当地人认为狗肉营养好、味道美,有补脾虚、提元气、温暖身体的功能。茂名的大锅狗肉和电白的白切狗肉更是远近闻名,不但当地人喜欢吃,不少外地人也慕名前来一饱口福。我们三人千里迢迢骑车到这里,有幸也来品尝一下茂名美食。老周兴致最高,首先提议吃狗肉,还没吃就说了一大堆吃狗肉的好处,老戴喜欢喝酒,又说了不少狗肉下酒的妙处。

我们来到一家狗肉餐馆,这里生意红火,食客很多。狗肉餐馆的店堂里坐满了食客,我们三人就到店门外走廊上,在一张临时餐桌旁找空位入座。我们先要了一盆红烧狗肉,老板问要不要来盆白切的。我们家乡只有红烧狗肉,没有白切狗肉,既然电白的白切狗肉很有名,我们也来一盆。老戴又去买了一瓶白酒,冬天喝白酒,吃狗肉,既可补益身体,又可舒筋活血,也是我们一路上难得的享受。

我们各斟满一杯酒,等红烧狗肉端上桌,每人一块先吃起来,大家一致称赞好吃。这红烧狗肉香味浓郁鲜美,尤其在十二月份的冬季,更觉馥郁芬芳,愈吃愈可口,愈吃愈暖和。三人频频举杯,吃得兴致正浓时,白切狗肉又端上桌来。在我们的想象中白切狗肉可能带有臊味或异味,不管怎样,我们也得尝尝味道,也不枉来以白切狗肉而闻名于世的电白一次。我们每人用筷子夹了一块,送到嘴里,味美心头,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只闻香味,没有丝毫的异味。据当地人说,电白人爱吃狗肉,而其吃法却很特别,喜欢白切,而且一年四季照吃无忌。白切狗肉的制法是:挑选嫩狗,去净毛及内脏,成条放大锅中煮熟捞起,根据需要多少而斩食。食白切狗肉,定以蒜茸、辣椒酱作配味,吃起来其味浓郁鲜美。人们喜欢吃狗肉,连宵夜也爱吃它,每晚要经营到凌晨。

我们边喝酒,边聊天,看到旁边的餐桌上端上一大盆狗肉汤。让我们感到很奇怪,怎么还有狗汤上餐桌的?因为我们家乡煮狗肉时,第一遍先用汤煮,汤烧开后,捞起狗肉再红烧,而汤是倒掉的。看人家狗汤上餐桌,喝狗汤还挺热闹,我们就问他们狗汤味道如何。他们回答:味道很好。还讲了一个小故事:茂名大锅狗名传四方,而最令人嘴馋和回味的就是狗汤。据说市郊某镇以前曾有这样的传说,几个人合伙吃一只狗,吃到最后,狗汤要用秤来称开平分,足见茂名狗汤的魅力和好味道。既然茂名狗汤味道被说得这么好,我们也让老板给我们上一大盆。不一会儿,狗汤端上桌来,老周先尝了一口,连声说:好!老戴喝了也说:不错!我也跟着喝起来,其味浓郁鲜美,回味无穷,让人喝了再想喝。我们三人边吃边谈,说说笑笑,狗肉吃得这么有味,都说是第一次。喝酒吃肉又喝汤,把骑行路上的疲劳一扫而光。

回到旅馆后,我又开始做我每天的功课,先写了一首今晚吃狗肉的事。

    茂名狗肉宴

茂名狗宴扬四方,诱人馋涎进食坊,

红烧白切熬羹汤,杯干疲劳一扫光。

老周本来不会用手机发送短消息,在这次骑车路上,向我学习,也在手机上写短信,并发送回家,受到他家人和朋友的称赞。但也受过他妻子的责怪,他初学用手机拼写词句,一兴奋写到深夜,有一次半夜里醒来睡不着了,又继续在手机上拼写一首他自己编写的诗,并当即发给他的妻子。他妻子半夜里收到短信,不知是惊吓还是兴奋,回复问他:脑子是否正常?

今晚吃晚饭回来,老周很兴奋,又准备用手机写短信。

他口袋里一摸,说:糟了!手机不见了。

我们告诉他:别急,先找找看。

他却匆匆忙忙就往外跑。他走后,我对老戴说:我们帮他在这里找找。

老戴问:怎么找?

我们取出自己的手机,拨通老周的手机号码,在靠墙边老周安放自行车的地上传出手机的声音。

老戴准备去拾起来,我对老戴说:还是等一回让老周自己拾把,这样对他有好处。 

过了好一会,老周回来了,拉长了脸说:餐馆里人还很多,手机没找到。

 “要不要报警。老戴开始调侃起来。

报警有什么用!老周说。

我说:我替你报警吧!我取出手机,再次拨通老周的手机号码,地上再次传出老周手机的声音。

 

起早走段冤枉路

125日,前一晚吃得好,睡得香,早晨醒得早。广东一带早餐供应点少,早餐供应也晚,多数早晨,我们起床后,先骑行一、两个小时,到前面镇上再吃早饭。我们三人起床后,每人的水杯充满热水,以备路上饮用。老戴在水杯充满热水后,将水杯凉在桌上,出发时却忘记拿了。我最后一个离开房间,习惯地向房间里扫视一边,看见老戴的水杯遗留在桌上,就把它放在我的车蓝里。

我们出发时天还没亮,电白大街上有路灯,我们就沿大街出了市区,上了325国道。这国道宽敞平坦,公路两旁的路灯照得如白昼一般,这也是难得遇上的。当我们行至一个三岔路口,右边道路上没有路灯,望过去一片灰暗,而左边的公路仍然是灯火辉煌。我们就随有灯光的大道前进,在这大道上走了十多公里,天亮了,路灯也熄灭了。这时我们发现这公路上没有见到325国道的路标和里程碑,我停下车,特地到里程碑前仔细观看,这原来是280省道的里程碑,这时我们意识到已经走错了路。这一清早公路上没行人,我骑车到了公路旁一家企业的大门口,向门卫问路。这门卫告诉我,这条路通往茂港区,要上325国道必须返回老路。

原来这是茂名市通向茂港区的一条新扩建的公路,这段公路上安装了明亮的路灯,280省道在电白的一段与325国道重叠,我们被这一排明亮的路灯误引上了茂港方向。这样一来回,二十公里路又白走了,摸黑起来的一个早晨就白辛苦了。每次骑车远行总要遇上一段冤枉路,我已经习惯了,因为万里之行,多走几十里也算不了什么,人生旅途千万里,走点弯路未足奇

我们只有掉过头来,返回十公里,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这是325国道经过电白的老公路,我们就左转,沿这条老公路向前进。走老公路可以缩短些路程,可减少误路的损失,但老路高低不平,上下坡多,又要穿过各乡村和集镇。路是近一点,但爬坡很多,骑车很累,不一会大家的额头上冒出了汗水,我们就停车休息。休息时我和老周取出水杯饮水,老戴惊跳起来,说水杯不见了。老周调侃他说:你丢个水杯比我丢手机还紧张,要不要报警?等他们两人相互斗嘴一阵子后,我指着我的车篮对老戴说:不用报警了。

我们在老公路上又走了几公路,最后重新走上325国道。而后随325国道向西南而行,来到了吴川市。吴川属湛江市管辖的县级市,也是一个海边城市。我们在吴川停留一会,又骑车来到鉴江边。鉴江是广东省西南沿海最大的一条河流,全长232公里。324国道跨越鉴江,这里江宽约500米,江上建有黄坡大桥。大桥两侧停泊了许多大中型船舶,我们在大桥上休息、照相。过桥就是黄坡镇,黄坡镇是著名的渔米之乡,镇规模很大,市场繁荣,贸易活跃,有广东省乡镇最大的农贸市场。

325国道过黄坡镇后,要先向西北方向绕过湛江海湾,再向南到湛江市,等于要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现在从黄坡到湛江市的373省道改建成双向四车道的公路,于是我们离开325国道,踏上了宽阔的373省道,向湛江骑去。我们随这新公路一直来到了湛江湾岸边,这里新建了一座高大的湛江海湾大桥,看起来比我们在汕头经过的礐石大桥还要高大。汕头礐石大桥没有人阻挡我们上桥,我们顺利地骑车而过。在我们的印象中高速公路不允许非机动上道,而国道就没有这限止,我们就大胆地上。可是这次与汕头不同,在湛江海湾大桥桥头有交警把守,阻止我们上大桥,理由是大桥上风很大,非机动车上桥不安全,建议我们到渡口乘坐渡船。既然有规定,我们自然服从。这位交警还很热心,对我们远途骑行也很支持,还提心我们:这雷州一带,治安不是很好,路上注意安全,晚上不要骑行。

 我们离开了这新公路,通过一条正在修筑的公路来到了湛江渡口。这时老戴的自行车又出了故障,要修理。老周的旅行包破了,要修补。于是我一个人先到渡口联系并买好渡船票,渡船每半小时一班,中午是一小时一班,十一点正好有一班。我买好票,到开船只有十分钟,我连忙打电话叫老戴和老周马上过来。老周的包修好一半,就不修了,马上过来。我等在大门口,见他们两人骑车过来了,我就推车上渡轮。这时渡轮已经启动,等到两位骑车过来,冲上渡船,这渡船就启行了。总算没有耽误时间,否则就要多等一个小时。

渡过湛江湾,我们来到了湛江市区。湛江原称广州湾,属雷州府遂溪县管辖。1899年,法国强租广州湾。1943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广州湾。1945年抗战胜利,民国政府于此设市治,定名湛江市。湛江又是现代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

我们在湛江市区用过午餐,继续沿373省道,踏上了雷州半岛,向古老的雷州前进。373省道从湛江市区到雷州市区,是一条修筑年代较早的公路,这里虽无大山,但公路高低不平,上下坡也不少,而且许多柏油路面破损严重,未及时修补。由于路面不平,骑车颠簸得很,上下坡多,骑车比较累,骑车速度也受影响。

下午当我们骑车过了湖光镇,半路上老戴自行车的书包架坏了。老周骑车在前面,我在中间,老戴在后面叫住了我。老戴的自行车书包架上驮着一只旅行包,在书包架右边还挂了一只车蓝,负重相对比较大,骑行路程又长,再加上今天路途颠簸,书包架的一根支撑杆断裂,书包架上的东西掉了下来。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处修理。我们把老戴的旅行包叠在我的旅行包上面,把两个旅行包用带子包捆扎在一起。老戴将原来挂在自行车书包架右边的车篮挂到左边,将就一阵,等到了前面的小镇上找修车铺再处理。我的自行车书包架上叠上两只旅行包后,我只有采用前上车的方法登上自行车。由于两只旅行包捆在一起后,自行车重心抬高,再加这段路面不平,骑行时书包架容易左右晃动,我生怕旅行包掉下来,更担心把自己自行车的书包架也给扭坏了,我只有尽量选择在平坦的路面上小心翼翼地骑行。骑了一段路后,我转过头来,看看老戴情况怎样,可是没见到老戴跟上来。

骑行了好久还是不见老戴上来,过了新建镇,来到了库竹大桥上,我慢慢停下车。因为后面捆绑了两个大包,自行车支撑不胜负重,自行车容易倒下,我把自行车靠到大桥的护栏上。这大桥有500多米长,河面很宽,直通雷州湾。我在大桥上一边休息,一边等老戴上来。这时从后上来了一个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我连忙向他打招呼。这男子放慢速度,停下了车。我就问他:路上过来有没有见到头戴红帽子骑自行车的人。他回答:没有见到。老戴哪里去了呢?于是我与他通了个电话,他回电说:正在新建镇里面找人修自行车。在通电话时我手机里所存电量快耗尽,没等通话结束就停机了。我的手机在路途中要作导航用,耗电量大,这次出发时我带了一付备用的充电器,可是充电板在路上丢了,这下手机无法使用了。

我自行车驮着两个旅行包,骑行速度减慢,又骑了十多公里,看看天色渐晚,还是没见老戴上来。老戴平时外出少,又是第一次跟我远行,而今天刚听警察说,这雷州一带的治安不好,现在通讯又中断了,我难免有点不放心。我继续慢慢骑行,到了一个岔路口,看见老周在那里一边吸烟,一边在等待。他在这里已经等了好久了,见了我就问:到底怎么啦。我告诉他:老戴的自行车坏了,在后面镇上修车。我手机没电了,让他给老戴打电话。老周与老戴打电话,对方没接,到底怎么回事呢?天慢慢暗下来了,两人焦急地在路口等着。过了几分钟,老周再与老戴打电话,还是没接。这时两人心里都紧张起来,老周问我怎么办,我强装镇静说等等再看。又等了十分钟,老周又给老戴打电话,这次总算打通了。老戴回电话说:自行车修好后,没骑多久又坏了,所以骑得很慢。由于路上汽车多,刚才的电话没听见。我说:老戴没事就好,我们就在这里等他吧。

又过二十钟,老戴骑着自行车上来了,只见他的车篮挂在损坏了书包架上,自行车骑行时左右晃动着。天色将晚,离雷州市区还二十多公里路,我对大家说:既然湛江的警察叫我们在雷州一带路上注意安全,天晚了,我们三个人不要再分开,靠近骑行。于是我们三人靠拢骑行,一直到天黑,才进入雷州市区,这一天共骑行147公里。

雷州是一座千年古城,历史上曾是雷州府所在地,管辖整个雷州半岛。现在雷州半岛的行政中心移至湛江市,雷州为湛江市所辖的县级市。广东是全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省份,我们从饶平进入广东,骑车由东向西而行共13天,以后再从遂溪出广东,途经广东1600公里。在我们的印象中,广东中南部即珠江三角地区发展最快,东部次之,西部相对慢些。雷州的市容市貌也比其它同级城市的发展相对慢得多。

 

登陆海南岛

12月6日,出雷州南郊,先经一段县道,我们骑车来到了南渡河畔。我们在南渡口乘坐渡轮过了南渡河,继续向南行,踏上了207国道(我们当时路况不熟,其实从雷州大道向南行,出市区先右转向西行,直接上207国道更方便)。207国道起点为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终点为广东徐闻县海安镇,我们将随这条国道到达它的终点海安镇,再由海安镇乘渡轮,过琼州海峡去海南岛。

我们沿着207国道南行,到达南兴镇时,天下起雨来。这是我们进入广东以来第一次遇上下雨,我们穿上雨披继续骑行。当到达龙门镇时雨大起来了,在龙门镇旁有一个很大水库,称龙门水库,我们就在水库的闸门旁避雨休息。雨小了,我们来到了水库的大堤上参观游览。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水库,烟雨蒙蒙,望不到对岸,风吹阵阵,湖面掀起层层白浪,也是一派壮观的景象,老戴老周在这里摄了好多照片。

雨停后,我们又上路了。12月份,我们家乡已是冬季,田里的农作物呈禾苗状态,很矮小。在雷州半岛上,田野里各种农作物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尤显春意盎然。而果树上硕果累累,挂满枝头,又似秋天丰收的景象。公路两旁大片甘蔗和糖蔗茁壮成长,菠萝地里每个菠萝都伸出头来向你微笑示意。一排排木瓜树上挂满了椭圆形的果实,一串串的香蕉沉重地弯下了头。枝叶茂密的长辣椒,丰收在望的紫茄子,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水果和农作物,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水果田园,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也为我们的相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画面。

我们在雷州半岛上骑行,路上遇到一位骑电瓶车的雷州中年人。他从后面上来,见我们骑自行车路过,很感兴趣,放慢速度与我并行骑了六公里多。我与他交谈了许多,谈到雷州半岛的历史与现状,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治安状况等等。他还说我的车骑起来很累,为什么不骑好一点的变速车?我告诉他:我骑惯了普通车,是累一些,但不是像有人想象中的很累,平路、顺风、下坡,变速车有明显优势,在上坡和遇逆风时并无优势。你看,现在上坡,不是我们两辆普通车骑在变速车的前吗?别人可能不理解,或不相信,你至少亲眼见到了。

天又下起雨来,我们在中午经过了徐闻县城。徐闻县位于雷州半岛南端,也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东、西、南三面环海,即东临南海,西濒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是大陆通往海南岛之咽喉。今天我们要乘海轮渡过琼州海峡,但对渡海情况不太了解,要早作准备,抓紧时间,多留点余地。我们在徐闻不再点菜吃饭,只吃点快餐,又买了些干粮和饮料,抓紧赶路。下午三点,我们到达了雷州半岛最南边的海安镇。海安是一个著名的商港和渔港,是大陆和海南岛的重要交通枢纽。海安港历史优久,现在又正在新建海安新港(荔枝湾港)。我们去海南岛时经海安港现有码头称海安旧港下海,回来时经海安新港上岸。

我们去海南岛乘坐的是一艘客货混载的渡轮,渡轮下层载汽车,旅客乘坐在上层。我们自行车要从下层经很窄又很陡的梯道搬到上层,天又下着大雨,很不方便。我们只好把自行车扛在肩上,另一个人在前面帮助拉着自行车和旅行包,在大雨中慢慢上梯到渡轮的上层。到了渡轮上层,船舱空间很大,船上各种设施也不错,我们在后舱找空座安身。

老戴没坐多久,就拿了照相机,到渡轮的前后各处取景照相。轮渡琼州海峡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也取出摄像机到船舱外,看见老戴在船尾拍摄海上飞翔的海鸥,我也来到船尾。渡轮在辽阔的大海中航行,船尾翻起滚滚白浪,一直推向遥远的后方。一群展翅飞翔的海鸥在雨中跟随渡船回旋,好像在为我们送行,我举起摄像机,录下了雨中飞翔的海鸥。我又来到渡轮的前头,可见渡轮乘风破浪,在大海中前进,船头两侧掀起两条巨浪,八字形向琼州海峡两侧展开,并伸向无际的天边。

琼州海峡,是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所夹的水道,因海南岛的别称琼州岛而得名,为中国三大海峡之一。琼州海峡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平均宽为29.5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仅18公里左右。海峡又是东南沿海进入北部湾的海上要冲。我最近刚看完电视剧《解放海南岛》,面对浩瀚的大海,想象当年解放大军靠简陋的木帆船强渡琼州海峡,冲破敌军海陆空立体防线,解放海南岛,不由肃然起敬。

渡轮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行,驶过琼州海峡,靠上了海南岛海口市的轮渡码头,我们在大雨中登上了海南岛。我们从11月11日从家里出发,历时26天,骑行2898公里,到达了海南省首府海口市,我的自行车进入了第三十个省(市)。

海口自北宋开埠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省会。2002年,海口、琼山两市合并,今日的海口已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离开轮渡码头,雨越下越大,成了大暴雨,海南岛风又大,我们的衣裤也被雨水淋湿了。我们骑车来到一座高层建筑旁,在其走廊上躲雨。等了好久,雨才小下来,我们就动身去寻找安身之处。骑行途中,我们在一家杭州人开的餐馆用晚餐。今天到了海南岛海口市,也是我们骑行途中的大站,三人都一起喝酒庆祝一番。

 

单骑环游海南岛

12月7日,我们一早就起来,当我们离开旅馆时,周围的早餐馆尚未开张,我们就骑行4公里,来到了海口市区南面的琼山。琼山是古代琼州府所在地,是海南岛文化传播最早的地方。现在琼山并入海口市,成为海口市的一个区。这里一清早人流如潮,早市繁荣。早餐店里生意兴隆,有各种各样的食品供应。我们在此用早餐,而后出市区,踏上了223国道。223国道是海口通往三亚的东线国道,全长323公里,我们将从这条公路开始作环海南岛之行。我们骑车跨过海口郊外的南渡江大桥,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海南岛野外。

我在2004年随旅游团来过海南岛,那时乘坐旅游团的汽车环海南岛一周,游览了海口、琼海、陵水、三亚等地的特色风光。随旅游团环游海南岛只能在各景点参观游览,而自行车骑游海南岛,可以把各景点之间沿途的风光尽收眼底。我们随223国道南行,沿灵山、云龙、红旗、三门坡、蓬来、黄竹、大路各镇到琼海市,一路上到处可以看到各种热带作物,一排排果实累累的椰树林,一片片苍翠欲滴的槟榔林,令人目不睱接,惊叹不已。公路两旁的香蕉园、菠萝园、芒果园、连成一片,还有许多不知名的丛林与花木在我们视野中闪过。这里山谷幽深,溪流潺潺,我们穿行于风景如画的翠林,聆听百鸟鸣唱,让人尽享大自然原生态之美。我们在路旁停下车,老周与老戴踏上了热带丛林的小道,步入了丛林之中。我连忙取出摄像机,把他们在翠绿丛林中散步的姿态摄录下来,把海南岛的田野风光与他们春风满面的笑容永久的保留下来。

我们三个人在公路上骑行,在公路左侧有三头黄牛,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前面一头是公牛,中间是母牛,后面跟着一头小牛,沿着公路边行走。公路左侧是茂密而青翠的树林,行走有序的牛群和景色秀丽的背景,构成的一幅奇特的画面。公路上来往车辆很多,而这三头牛不惊不慌,不快不慢,按照自己的节奏悠闲地沿着公路前进。老周见了,连忙停车取出相机,跟着牛群拍照。他又跑到牛群的前头,想从牛的前面再拍几张照片。结果惊动了牛群,领头的公牛转过身来,往公路边上走去。当老周退回到公路的右侧时,领头的公牛又重新回到公路上,带领一家子继续沿着公路向前进。

我们在下午的骑行途中,在公路旁的树林里看到了更大的牛群。海南岛为热带雨林,树木茂密,植被丰富,公路旁的大树下绿草如茵,为牛群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我们看见几十头黄牛在树木中吃草,构成一幅壮观的场面。

海口到琼海没有大山,只有一些起伏不大的山坡,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磨练,大家对骑行已经适应,在风光秀丽的海南岛骑行更是一种美的享受。晚上我们到达了海南岛东海岸的琼海市。

琼海,历史悠久、物阜民丰,是鱼米之乡,又是著名的侨乡。风光旖旎的万泉河流过琼海市区,红色娘子军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现在这里又有举世闻名的博鳌亚洲论坛。蓝色的诱惑、红色的历程、绿色的魅力,琼海被誉为海南省东海岸的明珠。

 

新时代采槟榔之歌

128日,我们三个人早晨醒得很早,起床后,天还没亮,早餐店还没开张,我们商量后决定早点上路。于是我们就离开旅馆,借着路灯的亮光上路了。三人骑到了一条大河边,好像方向不对,我们就停止前进。我开启手机导航系统,经GPS定位后,随导航仪指令,骑车上了223国道。我们从导航地图上得知我们旁边的大河就是流经琼海市区的万泉河,我们踏上了万泉河上的嘉积大桥。由于昨天进入琼海时没有录像,我就在这万泉河的大桥上把大桥的灯光和琼海的早晨景色拍摄下来。

过了嘉积大桥,天开始亮了,我们来到了温泉镇上。海南人有喜欢喝早茶的习惯,在温泉镇上,靠近国道的路口上有好几家早茶馆,天才蒙蒙亮,每家茶馆已坐满了人。据说,以茶会友,已经成为当地人不可缺少的生活习惯。在茶桌上亲朋好友相聚闲聊,在这里谈生意、谈新闻、传递各种信息,喝早茶已成为海南人休闲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茶的品种很多,有红茶、绿茶、花茶,也有罐装饮料,还有热的豆浆和稀饭。说是喝早茶,而不少人是为早点而来的。这里有炒粉、粉汤、米糕、肉粽、糯米包等等,蒸的、炒的、煎的、炸的、炖的,应有尽有。我们每天骑车100多公里,体能消耗大,自然要吃些热量高,能耐饥渴的早点和饮料,我们选择了肉粽、糕点和稀饭。这里的粽子是用当地的一种植物叶子包的,吃起来有一种清香味,粽馅也比较讲究,既放猪肉,又放蛋黄,刚出锅的粽子热气腾腾,诱人馋涎。我们没吃早饭就上路骑行,现在肚子正饿,粽子吃起来觉得特别有味。

上午我们继续在海南岛热带树林中穿行,海南岛热带树木品种繁多,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椰子树和槟榔树。这两种树都只有一支主干,且笔直挺拔。椰子树上硕果累累,每株椰子树年产果数可达100个,是热带的上等饮料,椰子汁、肉、根、壳均可入药,椰油可制成高级化妆品。我们在海南岛各景区和公路上到处可见椰子树,在广东和云南也见过椰子树,对椰子树的了解相对比较多些。

这次骑车深入海南岛各乡村,印象最深的树木就是槟榔树了。如果椰子树以果胜出的话,槟榔树则以色取胜。高而挺拔的槟榔林直入云霄,老远望去,苍翠挺拔,郁郁葱葱。槟榔树深绿色的叶子特别秀美,像舒展的羽毛,大约有两米长,高高地长在树干上方。槟榔树不单单树叶呈翠绿色,树干上部也是翠绿的,所结的果实也是翠绿的。槟榔果实结在树的顶部,且不分季节,花开花落,而后结果,果熟蒂落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在我们骑行途中,我看到公路旁的槟榔林中,有一男一女两人正在收割槟榔果。女子头裹花色丝巾,穿着黄色上衣,脚穿粉色长统胶鞋,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竹竿上端系有一把弯刀。只见她抬着头、挺着胸,举起竹竿对准槟榔树上端一串成熟的果子,用弯刀一割,一串槟榔果随之落下。再看那男子,头戴草帽,穿着白色的衬衫,脚穿黑色长统胶鞋,左手提着一只大筐,低着头,俯身忙着收拾被割下的槟榔果。以前经常听到有首采槟榔的歌,说是有位少年郞,爬上高高的槟榔树去采槟榔,一位少女在树下提篮抬头望,又低头想,谁能比他强,便对男子产生了爱情。现在时代变了,女子变成了采槟榔的主角,不用爬到树上去采,不用多少功夫,她就用弯刀割下了大片的槟榔果。而男子当了配角,弯着腰,在地上收拾果子,很快就装满了一大筐。这槟榔林里似乎传出了一曲新时代采槟榔之歌。

据说,海南人一直把槟榔作为上等礼品,经常用来招待客人。所谓客至敬槟榔,古代就有记载: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可见海南人爱槟榔、种槟榔、吃槟榔的风俗源远流长。槟榔还是海南岛黎族青年爱情的象征,小伙子一旦看中哪一位姑娘,先向女方家赠送槟榔果(俗称放槟榔),表示求婚之意,如果女方收下,就表示定了婚约。举行婚礼时,槟榔果更是不可缺少的佳品。新郎新娘都要给登门贺喜的亲朋敬献槟榔果,以表敬意。槟榔与椰子相比,椰子只是大众饮料,而槟榔却是上等礼品。

海南人吃槟榔也有特色,他们将槟榔放在口里慢嚼,初时味涩,并有绿水,待吐完了绿水,又生丹津,吃后面红耳赤目眩,如醉酒一样。正如当年苏东坡即兴写的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又据说这种吃法可防龋齿,有健脾开胃和提神作用。

我们在路途休息时,看到路边有家小商店,老板娘与她的女儿正在加工槟榔,我们边休息,边观看她们的操作。她们用的是民间传统的槟榔加工方法,先把槟榔切成三到四块,形状有点像一瓣橘子那样,然后再把槟榔的外皮和果蒂剥除掉。用一种藤类植物的叶子,海南人称为荖叶,荖叶上面涂上一些石灰,将其包卷成一个三角形。她们介绍,吃槟榔时,把涂上石灰的荖叶和槟榔一起放到嘴里面慢慢咀嚼,越嚼越有味。她们送给我一个,我没尝试。我们在路上看到有人在咀嚼槟榔,口角上露出白色的石灰水,这就是当地所说的一口槟榔一口灰。后来我吃过商店里卖的槟榔,这种槟榔经现代加工,包有金属纸,看起来比较卫生,吃起来涩味很重,慢慢咀嚼后有清香味,但总的说来我还是不习惯吃这果实。

中午我们到万宁市区,万宁市是位于海南岛东南沿海的一个县级市,我们在市里用午餐。下午我们继续随233国道而行,223国道穿越万宁市区,在文明路与人民路的三岔路口,233国道从文明路右转向西进入人民路,而后通往三亚方向。这路口往来车辆和行人很多,老周的自行车在平路上总是冲在前面,他没有看清路牌,一直冲过路口向南而行。我与老戴两人连忙喊话,可是马路上噪声很大,老周根本听不清。我与他通电话,也许路上声音大,他没听见,电话也不接,我与老戴只有在路口等。我与老戴在路口等了十几分钟,老周还是没有返回,再与他打电话还是不接。老周走南闯北地方跑得多,这是第三次离队,我也不担心,就是等久了时间有点浪费。我对老戴说:老是等在这里也不是办法,我们先慢慢骑,过一会再联系。于是我与老戴沿223国道西行,骑了半个小时,老周来电话来了。原来他骑行了一段路,发现不是在223国道,问路后才知道走错了路,现在正在返回。我们骑行到了一个路口,等了好久,才见老周风尘仆仆的赶来。

下午进入了山区,海南岛沿海虽然没有高山,但公路修筑年代比较早,道路起伏不平,有位曾经环海南岛骑行过的网友对海南岛的公路这样说过:有点像你刚谈恋爱时认识的小女孩的脾气,时好时坏,但你只要是认定她了,前途就是光明的。我们骑车在山中穿行,一开始山坡并不很陡,能比较顺利地骑车通过。到了万宁与陵水交界处,山坡陡起来,其中有一公里的坡很陡,骑车上山很累,我们就下车推行了一公里。翻过两县交界的山口,而后下坡,进入陵水的境内。

我们下了山,在一个村庄旁休息,有位村民正在公路旁的菠萝园里劳动,整个菠萝园几百米长,园里一片翠绿,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我们走进菠萝园,近距离观看菠萝的生长状况,并与村民交谈起来。菠萝为草本植物,每棵菠萝中央都长有一个皮球大小的菠萝,随风晃动,好像在向你点头示意,惹人喜爱。

这时,一位头戴红色帽子,身穿黑色上衣,脚穿长统胶鞋的老汉,坐在一条大水牛的背上,右手握住牛绳,左手还牵着一头跟在后面小水牛,悠闲自在地沿公路走来。这时在菠萝园里干活的村民告诉我说:你看,骑在牛背的老汉今年93岁,还下地干农活,骑在牛背上多有精神。真没想到,93岁的老汉还如此轻松的骑在牛背上,我连忙把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了这位牛背上老汉。他见我在录像,还特地转过头来对我笑了一笑。据说,海南岛是我国长寿老人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

我们随223国道南行,傍晚路过陵水河,到达陵水县城,全天骑行132公里。陵水县城以水为名,全称为陵水黎族自治县。这是一座历史古城,已有1500多年的建城史。

 

单骑到三亚

128日,我们一早离开陵水,由于出城的一段公路正在修路,路面高低不平,老戴的自行车后胎又破了。我们骑车远行以来,开始一段时间老周的自行车老是出故障,后来老周的车轮进行二次改装后,胎破故障明显减少。进入广东、海南以后,轮到老戴的自行车经常出故障,直到老戴也对车轮胎也改装后,车轮的故障才得以减少。这时老戴就在一家农户门前的场地上,把自行车倒置在地上,开始修车。起先老戴帮助老周修车,现在老戴的车出故障多了,老周就帮助老戴修车,他们反复修车,都成修车能手,就轮不到我插手了。我就在这农户家四周参观游览。这农户家的屋前屋后,种了好几果树,都长着各种奇特不同的水果,我都没见过,也不知道这些果树的名称,想找个人问问,可以周围没有人,我只有取出摄像机把这些果树和树上的果子摄录下来。

上午当我们骑车到达英州镇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队来自湖北武汉的自行车骑游队伍。以车会友,很快就相互热情地交流起来,大家还在一起合影留念。他们车队以年轻人为主,其中一半是女性骑友,也有几位中年男子。他们统一的折叠式自行车,统一的服装和自行车头盔,整齐漂亮。据他们介绍,他们十多人是从武汉乘飞机到海口,计划骑自行车环游海南岛。他们装备好,年轻有暴发力,骑行速度比较快,但休息时间比较长,人多,体力差异大,骑行中队伍前后距离拉得很长,等人的时间也长。我们骑行速度比较慢,但耐力好,休息时间短,再加上早出晚归,每天骑行的路程还是比他们多。我们休息好长一会,又出发了,他们还在等后面的人。

在我们骑行到海棠湾镇时又遇上了一队来时河北石家庄的青年骑友。他们有六、七个人,是清一式山地车与蓝色的运动服,他们车上带的东西比较多,大包、小包捆扎在车架上,他们由石家庄坐火车到海南岛,再作环岛骑行。

过了海棠湾,公路又进入了山区,翻越白石岭,我们又开始爬坡,山坡越来越陡,到山口有一公里的坡很陡,我们就下车推行了一阵子。过了白石岭山口,我们一直冲下山坡,上了通往三亚的迎宾大道。我们随着这里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马路,于中午到达了三亚市区。我们从家里出发到这里,历时29天,总行程3225公里,于2011年12月8日来到了此行最南面的城市。

三亚因三亚河而得名,三亚河在入海口分成东河、西河,呈字形。定居这里的人把该河称之为三丫河,本地方言同音,后来逐渐被人称之为三亚河。久而久之,人们把这地方叫三亚。

我是第二次来三亚,七年前曾随旅游团来三亚,参观游览了市区和周围的各景点,这次故地重游。我们在市区吃过中饭后,就来到了三亚市的大东海旅游区。我们在这里三人合影留念,并在这里的广场上和海边游玩。这里天气暖和,有很多人在海边游泳。下午我们又去了鹿回头公园等地方参观游览。

晚上我们住在三亚市区的仁和宾馆,这宾馆房间里有电脑可以上网,我就上网登陆自己的网站,观看每天网站的更新内容。并再次通过电脑网络把从广州以来所拍摄的照片发回去,及时发布在网上,与关心我们骑行的网友共享。

 

骑游南山

129日,我们一清早就离开三亚市区,先沿着三亚市西边的海滨大道,向西北方向骑行。西边是湛蓝如梦幻的三亚湾,海岸边是椰林长廊。这里环境幽静,视野辽阔,除了一些在海滨公园里晨练的中老年人和马路上跑步的年轻人,很少有其他的行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骑行也是一种舒适的享受。老戴还特地到海滨公园的小道上骑行,那里空气更清晰,环境更优美。

我们沿三亚湾海滨骑行了一个多小时,离开海滨,踏上了225国道。225国道是从海口沿海南岛西岸通往三亚的公路,我们从海口沿223国道到三亚,又将随225国道,沿海南岛西海岸回到海口,完成环行海南岛的骑行计划。我们踏上225国道不久便来到了天涯镇,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天涯海角风景区。天涯海角景区背负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这里海水澄碧,烟波浩瀚,奇石林立,水天一色。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在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民国时期当地政要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与天涯海角石相隔不远处有南天一柱巨石,雄峙南海之滨,笑傲惊涛骇浪。

我们在这里参观游览,在大门口遇到了两位来自东北的女骑友和一队男骑友,他们分别来自黑龙江和吉林的退休老人。他们为避开东北寒冷的冬天,而以候鸟式养老理念来海南岛居住一个冬季。他们有的人在海南岛买了房,冬季来居住,平时让当地人代管或出租。有的人则到海南来租房,有专门的旅游机构牵线搭桥。候鸟老人在海南岛住上一个冬季,待天气暖和再回东北,海南岛已成东北人的避寒天堂。他们岛上居住期间,利用空余时间作自行车环岛骑行,今天才第一天从三亚出发。有位男骑友对我们说,海南岛的高速公里是开放式的,高速公路入口没有人把守,有些人就在高速公路上骑行,比较省力。高速公路宽阔平坦,骑行更轻松方便,他们也想上高速公路骑行,问我们上不上。我告诉他说:我们不打算上高速。骑自行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身体的运动,骑车翻山本身就是我们喜欢运动。对我来说,翻山越岭还是自行车骑游诗写作的好素材,只有经历了无数次高山峻岭的考验,才能丰富自己的的阅历,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离开天涯镇,骑行不久,我们又来到了南山旅游区。中国古代就有寿比南山的说法,这里有位于中国最南面的南山,便成了大众向往的地方。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南人在这里建起了南山寺,这是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而建的大型寺院。本世纪初在海上又建起了高108米的观音像,成为世界上最高的露天海上观音像。南山成了海南岛最主要的旅游风景之一。

我们征得景区管理人员的同意,三人骑自行车进入南山旅游景区。我们骑车在椰树林阴中穿行,聆听百鸟鸣唱,尽享轻松爽然。又请人帮助录下了畅游南山的身影。

我们又步行来到海上观音脚下莲花宝座的金刚台参观游览,还去了南山寺参观。我本人不信佛,却在南山寺内为我88岁的母亲请回一尊佛像和一串佛珠,这是我骑车万里带回的唯一礼物。

离开南山寺,我们中午来到了崖城镇。崖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宋代以来,历代的州、郡、县治均设在这里,是海南岛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在近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崖城一直是琼岛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现在是三亚最大的瓜菜、热带水果产地。现在崖城古城楼文明楼仍完好无损保存着,我们骑车经过古城楼下,停车在古城楼前参观游览,照相留念,我们还在崖城休息用午餐。

下午进入了海南岛西南部的丘陵地区,这里山虽不高,但高低起伏的山坡却接连不断。我们经过梅山镇,梅山因盛产酸梅豆而得名,酸梅豆酱又是海南风味佳肴的上乘作料。梅山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立了抗日民主乡政权,命名为梅东乡苏维埃政府。在225国道南面建有梅山革命老区烈士陵园,我们在烈士陵园参观,并照相留念。

过了梅山,我们还在公路上遇上了上千只的鸭群,在主人的看管下沿着公路从我们对面慢慢走来,这也难得见到的场面,我们停下车来,对准鸭群拍照摄像。我们在路过九所时,山坡开始陡起来了,有一公里的坡很陡,骑车上坡很困难,我们只有下车推行。这是我们在海南岛第三次遇上陡坡而下车推行,每次推车约一公里。晚上我们到达利国镇,利国镇盛产香蕉,该镇的香蕉果质饱满,品味香甜,誉满省内外。镇上集市繁荣,各式各样的水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们在水果摊上买了香蕉和其他一些水果,回旅馆享用。

 

逆风而行

12月11日,离开利国,继续随225国道,经过黄流、佛罗两个小镇,来到了海南岛西海岸。这里是北部湾海边,海上吹来的风很大。我们向北骑行,要顶着西北方向吹来的斜逆风,骑车很费劲。这是我们三人骑车远行以来第一次遇上这样大的逆风,两位新骑友第一次遇上这么大的逆风,很不适应,都说逆风中骑行比上山还累。骑车上山虽然也累,但下坡时很轻松,而在逆风中骑行,上坡时累不说,下坡时同样也累。我与于建军骑车曾在山东、河北遇到过沙尘暴,那次逆风比这里大得多,每小时骑行速度只有七、八公里,从早到晚骑行一天骑行十多个小时只行80公里。我在骑车过柴达木戈壁时,遇上了连续三天逆风,而且还是正逆风,结果把好不容易遇上与我一起骑行才几天的河北骑友累得放弃了骑行,他们搭车走了,我孤身一人在逆风中坚持到了格尔木。今天的逆风对我来说,与以往所遇到的相比,风不算很大,时间也不长,只有半天时间。但逆风对两位新骑友来说实是一次新考验。我们行至感城镇时,逆风更大了,老周老戴都说骑得很累,但大家还是坚持着。骑累了,我们在途中多休息几次。我翻开地图查阅后,对两位骑友说:我们慢慢骑吧,已经在逆风中走了30多公里,再行20多公里,到东方市就可向右转,变顺风了。

我们下午到达东方市,东方市为县级市,西临北部湾,与越南贸易历史久远,边民世代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是海南唯一拥有边贸政策的城市口岸。现在东方市又与东南亚国家展开海上交流,逐步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我们路过东方市东郊,那里正在建造一个大型农产品市场,在马路旁有大量西瓜堆放在那里,冬天还有这么多西瓜,也是难得见到的场面。我们在逆风中骑行半天,骑得比较累,就在这果蔬批发市场旁多休息一会。

离开东方市, 225国道转向西方,这是市区通向海南西线高速公路的一段新建公路,尽管筑在山下,道路宽阔又平坦,为双向六车道公路,又是顺风,我们骑车轻松地向西而行。在这大道上骑行了5公里,到了海南西线高速路口,225国道又恢复到双向两车道,我们继续向西骑行,晚上到达大田镇,全天骑104公里,其中逆风中骑行60公里。

 

一万公里不破胎的记录(轮到我破胎)

1212日,离开大田,我们沿225国道向西北方向前进,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大片橡胶林。橡胶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橡胶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意为流泪的树。我们看到橡胶林中每棵橡胶树的下方离地一米处都被斜形割去了一条树皮,称为割胶,在被割去树皮下方的树干上固定一只碗。橡胶树被割去树皮的伤口中流出乳白色胶液,称乳胶,乳胶汁沿着斜形的树皮伤口下缘流入固定在树干上的碗中。每天每棵橡胶树能产出30毫升的乳胶汁,在每一棵黑色的橡胶树干上,都留下了一条乳白色斜形线条,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我提了摄像机,走进橡胶林,仔细观看。这种场面一般随旅游团是看不到的,导游不会带你到这里来。老周和老戴都第一次见橡胶树,也不知道这白色胶液是什么东西。我在西双版纳参观时见过橡胶林,那是当年知青兵团栽种的。这里的橡胶林多数是海南岛国营农场栽种的,在海南岛西部有多个国营农场,也有部份是当地农民栽种的。我们在沿225国道骑行途中,还见到了当地的乳胶收购站。当地胶农提着满装新鲜白色乳胶的圆桶,来到乳胶收购点,先将胶液注入带有过滤网的漏斗内,经过滤后从漏斗出口处流出一注洁白的乳胶液,用电子秤称过后倒入一只不锈钢大筒内。这些乳胶可制作多种橡胶制品。

 225国道在这里一段路正在重修,路面都是一些碎石,对自行车轮胎磨损很大。老周和老戴的自行车已破过十多次胎,两人在路上都改装过车胎,不再有破胎故障。我这付内外胎还是我2009年骑车去拉萨前换上的,在去拉萨途中已经走6000公里,回家后又短程累计走了1000多公里,这次远行出发前我准备让修车师傅换上新的内外胎。而修车师傅说:这轮胎还好用,不用换了。我想也好,看看我这付轮胎到底能走多少路,创造一个新记录也不错,于是出发前没有把旧轮胎换掉。这次从家里出来,又走了3500公里,一路上还没破过胎。这样我这付内外胎总行程已经达10000多公里,也算是一个很高的记录了。这付外胎经过一万多公里的路面磨损,再加这一段路况很差,后轮外胎出现了一厘米多长的裂口,里面衬垫的外胎条裸露了出来,如果没有这衬垫的话,内胎早就爆裂了。

老戴在后面告诉我,后轮胎裂开变形,再骑下去可能内胎要爆裂。我停车一看,后轮外胎裂开,内胎向外鼓起变形。我们只备有内胎,没有带外胎,这半路上又没地方可配车胎。我只有将后轮胎放掉一些气,用我过去用过的老方法,在裂开的车轮处缠绕几层医用胶布,以延长车胎的使用。但车轮经胶布缠绕后骑车和刹车有所不方便,车轮每滚动一圈,当缠绕胶布处着地时,自行车就会向上颠簸一次,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车轮缠上胶布后,又行了二十多公里,这路上没有修自行车的,我只有骑着车胎裂开的自行车小心前进,遇上修桥的地方,临时通道的路况特别差时,我就下车推行。又骑行了一阵子,不愉快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只听得一声臣响,我后轮的内外胎一起爆裂了。骑行路上,多数是轮胎破损,爆胎很少遇到,我是第二次遇到爆胎。第一次发生在山东,那是因为北方日夜温差大,我早晨把轮胎的气充得太足,到中午在太阳下暴晒后内胎爆裂。

我的车胎爆裂了,老戴过来帮我卸下内外胎,只见内胎有十多厘米长的裂口,我取出备用的内胎换上。一时没有外胎,老周那里备有外胎橡胶条,老戴把橡胶条剪一块衬在外胎裂口的里面,轮胎少充些气,还可以继续骑行。我又骑行了十多公里,中午到了雅星镇,趁休息吃午饭时间,我去找一个修自行车摊,让修车师傅换了外胎。

午饭后,我们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进入儋州市境内,在225国道旁,建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儋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山下建有烈士纪念亭,在山上还建有儋州市革命英雄纪念碑,我们在那里参观休息,照相留念。不久又经过儋州市区,儋州市为县级市,是一座有2000年的历史古城,是海南省经济大市,与海口、三亚成三足鼎立之势。晚上到达和舍镇,全天骑行127公里。

 

学会驾牛车

12月13日,离开和舍,继续随225国道向西北海口方向而行。一周来,我们骑着自行车一直在海南岛的崇山密林中穿行,尽赏原生态自然风光。今天是完成环行海南岛最后一段行程,我们多看看这秀丽的南国风光,多拍摄几张值得纪念的照片。

在我们骑行途中,我看见有一位当地老乡驾着牛车驶过,我就与这老乡打个招呼,问他能不能坐他的牛车照个相。老乡欣然同意,于是我停下车,老乡的牛车也停了下来。拉车的是一条老黄牛,牛脖子上套着一根特制的曲木,称牛轭,这拉车用的牛轭与犁田的牛轭是一样的,稍有不同的是犁田时牛轭两端引出两根绳系在犁上,而牛拉车时牛轭两端引出两根绳则系在牛车两边的车辕上。我登上了牛车,老农吆喝一声,老黄牛慢慢起步,拉着牛车,向前走去。我原来会驾牛犁田,我家乡是水乡,以前都靠水路运输,所以不用牛车运输,我也没有坐过牛车。今天我第一次坐上牛车,乘坐了一会,我对老农说:让我来驾牛试试。经老农同意后,我接过牛绳,自己亲自驾起牛车来,学学驾牛车的操作,也好过过瘾。牛绳栓在牛鼻环上,牛鼻环穿过牛的两个鼻孔,有点像孙猴子头上的金箍。牛原本野性足、脾气大,人称牛脾气。人们通过这牛鼻环,驯服了牛,让其乖乖为人类服务。从考古发现,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上就穿有牛鼻环,说明我国2000多年前就驯服了牛,并用于耕作和生产。

我按照驾牛犁田的方式驾牛车,发现驾牛方法是一样的。这是一条训练有素的老黄牛,它能领会驾车者的意图。牛绳栓在牛鼻环左侧,当我拉紧牛绳时,牛头拉向左侧,牛车会向左转。当我放松并抖动牛绳时,牛会拉着牛车向右转。这是在一条毕直的公路上行车,不需要真正的转弯,我只是象征性让老黄牛作左转和右转动作,用以掌握驾牛车的操作方法。驾牛车时,只要能让牛起步、左转、右转和停步的操作掌握好了,就说明驾牛车的最基本要领掌握了。这时老戴提着摄像机赶紧帮我录像,这是我第一次乘坐牛车,但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乘坐牛车,而是学习驾驭牛车,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说明我驾牛车已初步成功,心头泛起了一种自我陶醉的感觉。

前一天我自行车的外胎爆裂后在路上换上了新的外胎,可是才骑行不到一天,这外胎从车轮钢圈的槽里滑了出来。这是我骑行路上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说明这在路上配的外胎质量有问题,我只有把后轮内胎内的气放掉,将滑出钢圈槽的外胎塞入槽内。后轮充气时只有少充气,以免外胎再次滑出。后轮充气不足,骑车比较费劲,车速也慢了下来。我只有先将就一阵,打算到海口市里再去买个质量好的外胎换上。

下午三时,我们随225国道,回到了海口市区。这样,我们骑自行车先后经223国道和225国道,历时七天,经过琼海、万宁、陵水、三亚、东方、儋州,环海南岛一周,总行程760公里。一路上饱览了海南独特的风光。金沙碧海望无际,翠林艳花看不够。

我们再次来到海口轮渡码头,乘坐一艘客轮,重渡琼州海峡,再次到来海安镇,晚上住宿于徐闻县城,全天骑行118公里。

 

广东羊汤粥

12月14日,天蒙蒙亮,我们就离开了徐闻,再次踏上207国道,向雷州半岛北边骑行。我们骑行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下桥镇,正赶上吃早饭的时间,我们打算在这镇上吃早饭。在一家早餐店门口,放有几张餐桌,有几个食客正在吃早点。店门前写着羊汤粥,我们看了觉得很新奇。羊汤也能与粥一起煮,没听说过,广东人的饮食习惯确与其它地方不同。在我们的印象中,羊肉和羊汤吃起来总有点羊膻味。老周上去问正在喝羊汤粥的人,这羊汤粥味道怎么样,回答很好喝。粥是羊汤加发菜煮的,刚刚煮出来,热气腾腾,看上去挺不错。第一次看到羊汤粥,不管怎样,我们也来一碗尝尝。我们三人各要了一碗羊汤粥,两根油条。第一次喝羊汤粥,味道真不错,非但没有羊膻味,喝起来挺鲜美的。既然羊汤粥很好喝,我们见有人在吃白切羊肉,我们也来一盆,早餐羊肉与粥一起吃,也是第一次品尝这地方特色早餐。

    品尝羊汤粥

粤乡喜粥羊汤煮,清晨喝碗暖身肚,

两根油条一盆肉,吃饱骑车劲更足。

喝过羊汤粥,我们沿着一周前骑过的207国道,继续北上,中午到南兴镇用午餐。雷州人喜欢吸水烟,在餐馆里放着几个用粗毛竹制作的水烟筒,旁边还放着水烟,免费供用餐者吸用。在我骑车经过贵州、云南时也见过这种水烟筒,那是吸烟者在家里自用的,而这里是放在餐馆里公用的。这水烟筒用直径十厘米粗毛竹制成,约一米长,一端装有金属吸烟嘴和烟斗,烟筒内装有水,吸烟者点燃烟斗内的烟丝,通过烟嘴吮吸,烟气经烟筒水中过滤后再吸入吸烟者体内。我们看到有的吸烟者乘所点菜肴正在烧炒的空档,或酒足饭饱之后,坐下来,低头抱着大烟筒津津有味地享用着。我们三人只有老周喜欢吸烟,他也兴致勃勃地抱起大烟筒,吸起水烟来,老戴还特地为他照了几张相。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雷州市的西郊,这里有一座雷祖寺。我们随着路牌的指引,在207国道东边不远的地方见到了雷祖寺。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之英榜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雷祖寺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迄今已有1350多年历史,为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雷祖寺坐北朝南,整个寺的占地范围很大。南面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牌坊,两边有四棵高大挺拔、枝叶繁茂的榕树。过了牌坊,有一个很大的池塘,有石桥、石堤、扶栏等古建筑。北面是祠堂,由山门、正殿、侧殿、后殿、钟鼓楼、碑廊等建筑组成,是岭南地区最大的祠堂之一。从这里的建筑规模来看,这里曾有辉煌的历史,那时一定香火旺盛。估计随着雷州府的撤离,雷公词才慢慢冷落下来。现在这里游客不多,我们就在这里参观游玩,照相留念。

参观雷祖寺后,我们不再进入雷州市区,而是随207国道,于雷州的西面北上。在207国道进入雷州市区的岔路口有许多高楼建筑,我们就在这路口停下来休息一会。这时老戴说肚子不适,要到前面去方便一下,于是骑车先行了。我与老周继续休息一会,并在这路口周围拍照和摄像。我和老周休息一会后,骑车追赶老戴,可是我们骑了一个多小时还没看到他。老周说:老戴今天怎么啦,骑得这么快,不等我们了。 我感到有点不对,老周会一个人往前闯,老戴相对胆子小,不会一个人往前闯。如果老戴骑车在前面,过了一个小时也该停车休息等我们的。我对老周说:老戴会不会还在我们后面。于是我们先骑车到207国道的一块里程碑旁休息,我再打电话给老戴:告诉他我们已在里程碑数多少的地方休息,你到了哪里?他说:先等我们很久,不见我们上来,现在骑行在路上,也说不清到了那里。老戴不会用手机发短信,我电话里告诉他:叫他向前骑到有里程碑的地方再给我打电话,把里程碑数告诉我。过了几分钟,老戴打来电话,我一听他所报来的里程碑数,知道他还在我们在后面10公里处。我告诉他:你在我们后面,相差十公里,赶快上来。于是我与老周在附近游玩休息一段时间后,又慢慢骑车上路。相差10公里,要骑自行车赶上来,得花好多时间。我和老周慢慢骑行,雷州半岛的热带作物多,成片的香蕉、甘蔗、木瓜、菠萝、都是百看不厌的景色,我们趁等人的时间,就多拍几张照片,多摄几段录像。

我与老周边休息边慢骑,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只见老戴风尘仆仆地赶来。原来老戴进入一个加油站的厕所里时,我和老周路过加油站没留意就骑车前去了。老戴用厕出来后,以为我们还在后面,于是在一个路口等了半个小时,以后又慢慢骑行等我们,这样我们间的距离就越拉越远。老戴虽然是我们三个人中年龄最长,还是很有暴发力的,后来的路骑得很快,相差十多公里路,一个多小时就赶上了。

三人又相聚一起,这天骑行147公里,晚上到达遂溪县城。遂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雷州半岛北部经济繁华的县城,又是南方主要商埠之一。遂溪县内交通四通八达,国道207、325线交汇于县城,还有铁路和高速公路贯通全境。我们将在这里转向西行去广西。

 

进入广西

  12月15日清晨,我们离开遂溪,也离开了北去的207国道,转向西行,再次踏上已经离开十天的325国道,向南宁方向前进。我们从进入广东东部的饶平,到出西部的遂溪,在广东先后骑行了1700多公里,这是我单骑远行中行程最长的省分,比我在甘肃境内骑行1600公里还多。上午我们走完了在广东的最后一段路程,中午到达山口镇。山口镇地处两广交界处,325国道,南北高速公路在镇中心交接穿过,还有两个港口分列东西两翼,水陆交通方便,是连接两广乃至大西南各省区的交通咽喉。我们在山口镇上用午餐。

下午我们便进入了广西境内,我的自行车进入了第三十一个省(市、区),也是我原本骑行计划中要到的最后一个省(后来又去了台湾省)。进入广西,开始一段路况不太好,有些路段在修路,有些路段上运石子的货车常有石子掉在公路上,公路上积起厚厚的一层石子,骑车很不方便。我的自行车后轮外胎爆裂后经过两次换胎后,才经过三天,前轮的外胎也开始出现裂缝,尤其今天路上碎石多,车胎磨损大,裂缝增大。这次骑车远行,一开始老周的自行车老是出问题,中间一段时间,老戴的车出事较多,现在轮到我的车接连有问题。这一段路上骑自行车人少,也不见修自行车的摊位,我就用老方法处理,取出医用胶布缠在车轮上,先将就一下,打算到前面县城里再买一个新的外胎换上。

我们路过广西时,看见当地农民正在加工木薯,把长条状的木薯用手摇切片机切成一厘米厚的木薯片,晒在场地上,两家屋前的场地上晒满了白色的木薯片。木薯原产于美洲热带,其块根可食,可磨木薯粉、做面包及酒精饮料。由于鲜薯容易腐烂变质,一般在收获后尽快加工成淀粉、干片、干薯粒等。在我国南方各省都有木薯栽种,我们骑车经过福建时就见过当地农民在给新鲜木薯削皮。福建的木薯呈椭圆形,加工方法也有不同,见到的数量也没有这里的多。以后我们骑车经过湖南时,在一个小镇还见到有人装了一车长条状的木薯在镇上卖。

325国道沿着广西北部湾向西北延伸,我们随之骑行,晚上到达合浦县城。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合浦是一座历史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县史。冬天日短,我们全天骑行143公里,到达合浦城里时天色已晚,街上也亮起了路灯,还有彩色霓虹灯闪闪发亮,显示出一片繁华景象。

 

穿过桉树林

12月16日,离开合浦,继续沿325国道前进。公路两旁有大片的桉树林,苍翠挺拔,树干像旗杆一样笔直又光滑,上端枝繁叶茂,直插云霄,成了这一带独特的景观。桉树的原产地多数在澳洲大陆,为常绿乔木,可长至100多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树。我在2009年去过澳洲,那里到处都是桉树。据介绍,桉树是澳大利亚的国树,其树叶又是澳大利亚国宝动物考拉的主食(又叫树袋熊),我观看过考拉吃桉树叶的场面。

中国引种桉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广西引种栽植较早,是国内主要种植桉树地区之一。粗大的桉树通过旋切成单板,生产胶合板或单板层积材;小径级、枝丫材用于造纸或生产纤维板。

在325国道旁,我们还看到了几家桉树加工厂,我们停车走进工场参观。这是一些小形的加工厂,他们把桉树干截成一米半长的树段,用滚动状切片机将桉树切削成长长的木片,再切割成一定规格的长方形木片,这些木片将用来制作胶合板。很粗的树干经切削后,中间只剩一根直径三厘米的木棍。在场地上堆放着大量的木片和成捆的木棍。

中午我们在一个小镇上用午餐,下午经过钦州市。钦州古称安州,具有1400年悠久的历史,现为地级市,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我们穿过钦州市区,晚上到达了那蒙镇,全天骑行104公里。

 

终圆十年骑游梦

我们骑车经过广东、海南、广西的小镇上,餐饮店不多,尤其是早餐店更少,早餐食品也不多,多数店里只有米粉供应。我们每天出发又早,多数情况下,天刚亮就出发,镇上的早餐店尚未开张,我们要骑车二、三十公里,到前面镇再吃早饭。空腹先行三九路,前方镇上吃个饱。有时晚上买好泡面,早晨先吃碗泡面再出发,老周和老戴有时早晨要吃两块泡面。

12月17日,我们一早起来,那蒙镇上早餐店尚未开张,我们骑车出发,打算到前方镇上找吃的。这一带是山区,公路沿途小镇和村庄很少,我们骑行了二十多公里也没遇上一个小镇,在公路旁看到一个临时搭建小商摊。这里建有凉棚,在凉棚左边设有一个玻璃柜,柜里放有香烟、饮料、糕点、糖果等商品。这山里早晨气温低,在凉棚右边地上用木柴燃起了火堆,有几个人坐在火堆旁边烤火,边喝茶。我们没吃早饭在山里骑行一个多小时,肚子已经饿了,我们就在这小商店里买些糕饼作早点吃。老周骑车在前,先走进凉棚,买了蛋糕和米饼,又向店主人要了热水,也坐到火堆旁,边吃边烤火。我和老戴在后,看见老周已在凉棚下边烤火,边吃糕饼,挺自在的。于是我和老戴也停车进了这凉棚内,在这里用餐,还可以烤火,也是难得的经历和享受。我在路上还买了一串芭蕉,我从车篮里拿出来让大家品尝。我家也种过芭蕉,那是作为观赏的,只长叶子,不结果子,偶尔结果子也是很小的,且过不了冬。这南方气温高,四季如春,没想到芭蕉也会长得像香蕉那么大,还可以吃。店主人很客气,不断地为我们倒开水。坐在一起的还有两位当地老乡,我们边吃,边交谈,了解了不少当地的民风民俗。我取出摄像机,摄下了边烤火边用餐的场面。

我们在简易的凉棚里吃过早餐,又上路了。我们先后经过南晓、大塘、那马,在路途中用了午餐,走完了325国道最后一段路程,顺利到达南宁。

我们于2011年11月11日从家里骑车出发,历时37天,经过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五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行程4146公里,终于在12月27日下午三点到达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我在十多年前就计划用我的自行车骑游中国大陆的三十一个省(市、区),其中每个省的省府是必到之地,南宁是我十多年骑游计划中的最后一站(2013年又去了台湾)。通过十年的单骑远征,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骑行计划,圆了自己的骑游梦。此时我的心情是异常兴奋,无比激动。

    了心愿

身骑单车闯千关,脚蹬双轮越万山,

今圆十年骑游梦,终了心愿凯旋还。

我们进入南宁市区后,由江南路进入南宁市中心。南宁城临邕江,古称邕州,后来取南疆安宁之意而改名为南宁。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长久以来南宁形成了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的城市风貌。我们在江南路上请当地人为我们拍摄了三人骑车进入市区的录像,而后来到了南宁的邕江大桥上。邕江属珠江水系中郁江的上游部分,在南宁穿城而过,是南宁市的母亲河。虽然已是十二月中旬,邕江中还有许多人在游泳,看起来这些都是自发的游泳爱好者,有中青年,也有老年人,还有女士。有的在横渡邕江,有的逆流而上,这里也是邕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游泳者的更衣方法也很巧妙,我们看到有几个从江中上来的人,他们更衣不用找更衣室,人就站在岸边,在身上围上浴巾,不一会就更衣完毕。我们在邕江大桥旁的平台上休息,观赏邕江两岸的秀丽景色,并照相留念。

我们在桥头休息后,便跨过邕江大桥,来到了邕江北岸,这是南宁最繁华的地段。这里高楼林立,霓虹闪闪,车水马龙,人流如潮。时间尚早,我们就骑车在南宁市区兜了一圈,参观游览了南宁的市容市貌。

 

骑车返回

1218日,今天我们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个懒觉。说是睡懒觉,其实也只不过早上在床上多躺一会而已。人入花甲之年,早晨醒得早,天一亮,我们都醒来了。再说,经过一个多月的骑行,已经适应,这里没大山,骑行并不感觉累。就是白天骑行很累,睡一个晚上,体力就可恢复。既然早晨醒来了,大家不约而同都起床了。起床后,我们去南宁市区逛了几条街,三个大男人,不喜欢逛商店,兜一圈又回来了。我问两位骑友是不是南宁住两天,或去附近游玩。商量结果,最后决定还是继续骑车上路,早点回家。尤其两位新骑友第一次骑车远行,离家时间已久,又近年底,家里人也希望我们早点回家过年。

中午十二点,我们三人重新登上自行车,离开南宁,开始骑车返回。返回路线是随322国道先到湖南,再上320国道经江西回浙江。322国道,起点为湖南衡阳,终点为广西友谊关。我们从导航地图上找到了322国道,并选择了一条看起来从南宁市区通往322国道比较近的路线,随导航仪的提示而向南宁东北郊外骑去。这是一条老的322国道,出南宁就要翻山,虽然没大山,但山坡起伏很大,坡很陡,骑车很累。其实在南宁的城北已经修筑的一条新的322国道,我们不知道。而以前修的老公路,在地图上看,路又直又近,而骑车过去才发现公路在山坡间穿行,道路弯弯曲曲,路面高低不平,骑车很累,两位骑友先后开始下车推行。这里的路况差,过往车辆很少,只是一些搞运输的小货车,车过时路上扬满了灰尘。我们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这条破旧的路上又没有路标,路上又没见行人,不知走哪条路,不想到一出南宁就这么不顺利。我看见山坡上有一座房屋,只有下车爬上山坡,到屋前找人问路。我们在这条废弃的老国道上翻过了几个山坡,又经过了几个小镇和村庄,骑行了十多公里,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上了新的322国道。新筑的国道与老国道完全不同,将高坡削平,把山沟填平,公路修得宽阔平坦,双向六车道。遇上这种情况也没啥可说的,因为骑车在外,人生地不熟,这样的冤枉路总要走几段的。

我们上了新的322国道,先后经过三塘、四塘,到了五塘镇上。这时老戴的自行车的前轴又出了故障,花了约一个小时,才把车修好。

离开五塘镇,行了十多公里,进入了大明山区。大明山主峰龙头峰海拔1760米,是桂中南第一高峰。龙头峰古称昆仑山,所以南宁的别称又为昆仑城,出南宁市郊的322国道也称昆仑大道。这山脚下,322国道旁还有个镇叫昆仑镇,下午五点左右到达了昆仑镇路口。我们原计划是晚上到达宾阳县城的,没想到一出南宁就翻山,多花了不少时间,路上修车又花去了一些时间,现在进入山区,影响了骑行速度,天色将晚,三人商量后决定就在这昆仑填上住宿。我们下了322国道,随一条老公路进入了昆仑镇。昆仑镇规模比较大,可是找不到合适旅馆住宿。

离开昆仑镇,我们在一条老公路上骑行,一直来到了昆仑关。昆仑关是古昆仑山上的一个关隘,是出入南宁北大门的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这地。

在冬季,晚上六点以后太阳落山,天慢慢暗下来了,六点半以后天全黑了。我们这次骑车远行,这是第三次晚上骑行。直到晚上七点多我们才到达宾阳县城。宾阳也是一座历史名城,已有2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以百年商埠闻名于桂中南。

 

广西甘蔗最甜

1219日,自从登陆海南岛那天下雨后,十多天来,天气一直很好,而今天早上又下起雨来,雨量中等。我们穿上雨披,继续沿322国道,向北骑行。我们到达邹圩时雨渐渐停了,我们就在镇上吃早饭。在宾阳县境内,东、南、西三面土山连亘,北及东北面石山崛起,中间为广西第三大冲积平原。这里一马平川,大片肥田沃野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这里种植最广的是甘蔗。在公路旁两旁几十公里都是甘蔗田,有红皮的、也有青皮的,更多的是糖蔗。甘蔗园一片片相连,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由于多数水果带有酸味,我很少吃,只有甘蔗合我口味,我吃的很多,而且还喜欢吃甘蔗根部的一段,这一段虽然硬,但咀嚼起来更有味。甘蔗中有糖有水,在骑车途中吃甘蔗,既可以补充能量,又可以补充水分,是我骑行途中经常食用的食品。

甘蔗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我国南方各省都有种植。我骑经南方各省,每个省所产的甘蔗我都尝过。相比之下,有的甜度不够,有的水分不足,有的节多质硬,而广西的甘蔗甜而脆,连节部也松脆,口感好,百吃不厌。公路旁小镇及沿途有买甘蔗的摊位,这里甘蔗价廉物美,我常买来吃

广西的糖蔗更是遍地皆是,在公路两旁到处是糖蔗田,长长的蔗叶随风荡起了阵阵绿色波浪,呈现出一派秀美壮观的景色。

早晨下过雨后,上午天气好转,我们骑车经过石陵镇,中午到达迁江镇。迁江镇位于红水河畔,红水河是由珠江水系中西江源河南盘江和北盘江汇合而成。我们在迁江镇上用过午餐,跨过红水河,下午又经过合山市。合山是县级市,是新兴的工矿城市。我们骑车经过合山时,公路上立有中国观赏奇石之乡——合山欢迎您巨大的牌楼。在公路两旁放置了形状各异的石块,有的几百公斤重,有的几吨重。这些石块千姿百态,变幻莫测,似人似物,有的像奇禽,有的似怪兽,有的像花坛盆景,有的似山水画圈。这里的石头不但形态多姿,而且颜色纷繁,有绿色、黄色、铜黄色、黑色、白色、黑青双色、黑黄双色等等。

离开合山,我们原打算到大塘镇住宿。当骑车行至思练镇时,我的自行车前轴发出咯咯的响声。我让老戴帮助听听,老戴说我的自行车前轴有问题,估计是钢碗磨损,轴承钢珠碎裂,要更换前轴,否则钢珠碎多了,前轴卡死,自行车就不能运转。天色将晚,他建议就在思练镇上住下,再找自行车修理摊修理。于是我们就在思练镇住宿,全天骑行116公里。

 

坐马车

12月20日,离开思练,我们随322国道先向北到达大塘镇,而后转向西,朝柳州方向前进。当我们进入柳江里高镇一带,只见公路两旁奇山秀峰突兀而起,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溪流清澈,湖面似镜,像一幅幅巨大的山水画卷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变化万千,尤如神笔勾画而成。这些是广西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在人们的印象中,这种地貌以桂林山水最著名,没想到没到桂林,这里的山水已如此秀美。我们骑车在山间穿行,好像就在画中行走。

 

未到桂林山己秀,云缭峰峦神笔勾,

水面似镜映幻影,三辆单车画中走。

当我们骑车过三都镇时,有一辆马车与我们同行,我们跟着马车一起前进。我在海南坐过牛车,现在见到马车,产生了坐一趟马车的念头。于是我就骑车靠近驾马车的老乡,与他聊谈起来,并提出乘坐一趟马车照个相的请求。这位老乡很热情,当即表示同意。老乡停下马车,让我上车。于是我把自行车停放在公路旁,登上了马车。马车与牛车相比,车身高大,车轮宽厚,车辕粗壮。红棕色马匹身上配有马鞍和辔头,颈部套着环状的马轭。马轭上引出铁链拴在车辕上作拉车用,还有一条铁链两端固定在车辕上,中间套在马鞍上,起到维持马车在水平状态,平衡车身的作用。马车的主人见我上车坐稳后,举起马鞭,吆喝一声,马匹立即拉着车奔跑起来。乘坐马车与乘牛车相比,行车速度快,车身颠簸幅度大,乘坐更刺激。

下午,我们骑车经过柳江县城和柳州市。柳江县是广西主要商品粮和蔗糖生产基地,柳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已有2000多年建城史,又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我们穿过柳州市,又跨过了柳江。柳江是珠江水系西江左岸重要支流,是黔、桂水上交通要道。我们沿柳江东岸向东北方向前进。322国道柳州东段,雒容镇一带的公路正在改建,有很长一段路很难走。傍晚,我们到达鹿寨县城,全天骑行119公里。

 

测我自行车骑行中的几个数据

1221日,离开鹿寨,我们踏上了323国道,这是进入广西以来,翻越山路最多的一天。多数山坡并不很陡,只有少数路段的山坡比较陡,但陡坡不长,只要加把劲,我们能骑车通过。这一带为少数民族居住区,有壮、汉、瑶、苗、仫佬、侗、回、毛南、彝族等多个民族。我们先后经过了龙江、寨沙、四排、头排、三江、青山等乡镇,中午到达荔浦县城。荔浦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邑,城内商铺林立,人流如潮,市场繁荣。我们在荔浦街头骑车,在人群中穿行,只有放慢骑行速度。老周要去商店买东西,我就和老戴在大街旁停车休息,并取出摄像机,摄下了这山城的风貌。

我们在荔浦县城休息一会后,便左转踏上了321国道,向桂林方向骑去。这里仍然是一些起伏不平的山路,在骑行途中,我发现我自行车的后轴像两天的前轴一样,也不断地发出咯咯的金属声。我让老戴也帮助听听,他估计我自行车后轮轴承的钢珠也有破裂,响声是从后轴传出来的。我这车的后轮轴承是2009年骑车去拉萨前安装的,经过二次长途骑行和几次的短途骑行,已行走了大半个中国,总行程已达12000多公里。我的前后车轮的破裂,主要是外胎磨损后引起内外胎爆裂,以及前后轮轴磨损松动引起钢珠碎裂,都是在自行车行程10000公里后破裂的,这说明在行程10000公里内是安全的。自行车这些部位最容易磨损,还有中轴和前叉转动系统的轴承及脚蹬、刹车皮、链轮、链条、飞轮等也容易磨损。我的自行车在五次远程骑行中,除了车轮、车轴、刹车皮换得比较多,其它配件换得不多,只换过一副脚蹬和一个鞍座。链轮、链条、飞轮也是容易磨损的配件,由于我的车有全封闭的链罩保护,磨损较轻。我的自行车已经到过31省(市、区),总行程25000多公里,加上几次短途骑行,实际行程已达30000多公里,除了一些易磨损的配件换得多一些和车身锈迹斑斑,不能与新车相比外,对骑行并不造成多大影响。

于是我骑着后轴作响的自行车继续赶路,晚上到达了马岭镇,全天骑行111公里。

马岭镇是荔浦县的北门重镇,我们在镇上的小蒋旅馆住宿。旅馆老板小蒋见我推着自行车来住宿,连忙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告诉他从浙江骑车过来的,他听了非常惊讶,连声说:你们是稀客,你们是贵客!

当我们准备睡觉休息时,小蒋敲开了我们房间的门,手捧两个大柚子走进房间说:我刚才登陆的你们的网站,你们骑车走了大半个中国,真了不起,我送两个本地特产沙田柚给你们尝尝,表表我的心意。他又与我们交谈的许多,还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我们三人品尝了这里的沙田柚,味道特美,都说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密柚。

第二天一早,小蒋就在为我们送。

第二天我还收到了小蒋发来的短信:昨天晚上百度上搜索您的大名,看后知道了您的好多感人故事,您带给我的是太多太多的震撼、太多太多的感动、太多太多的牵挂和尊敬……您是我这一生中最敬佩的人……我跟您们合影的照片,是我一辈都不会丢弃的照片,因为那里面有我这一生最敬佩的您。以后还多次给我发短信,一路上关心和支持我们的骑行。我们在一路上交上了许多这样的新朋友,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激励着我们的行动。

 

桂林山水甲天下

1222日,我们一早离开马岭。我们上路后看到一个捕田鼠的男子,此人五十来岁,口中吸着烟,肩上背着竹弓和捕获的田鼠,与我们同向而行。这位老乡肩上扛了一根竹杆,上面窜有十只竹弓,三只竹筒内有捕获的硕大田鼠。老周问捕鼠人,这田鼠捕来有什么用,他回答:有时自己吃,有时买给饭店。我们停下车来,我让他从肩上取下一架捕到田鼠的竹弓,仔细观看。这种捕田鼠的竹弓由一个竹筒和一根一米长的细竹构成。细竹起弓的作用,一头固定在竹筒底部,另一头系一根细绳与竹筒口相连,并拉紧呈弓状。竹筒内装有一个可活动的机关,筒内放上诱捕田鼠的食物,当田鼠钻进竹筒,张口咬住诱饵往外拉的时候,可滑动的机关脱落,竹弓拉紧细绳,将田鼠死死套紧在竹筒内,再也逃脱不了。这种竹弓我小时候也玩过,那时我们家乡黄鼠狼很多,我家养的鸡常给黄鼠狼偷吃。我见大人们自制竹弓捕到了黄鼠狼,我也模仿制作了一架捕黄鼠狼的竹弓,当时制作的竹弓与这里捕田鼠的竹弓很相似。老周还递给他一支香烟,两人边吸烟边聊了起来,老戴对捕到田鼠的竹弓照了相,我还为之摄了录像。后来,我们还在一家饭店特地点了田鼠肉,品尝这里的野味。

由于我的自行车后轮轴承钢珠碎裂,骑行路上咯咯响声不断增大。如果在马岭镇上等修车人上班再修,要费好多时间,会影响三个人集体行动,所以我还是冒着后轴可能被卡死的风险,骑行15公里,到前面的高田镇上修车。高田已属桂林山水延伸部分,这里山清水秀,田禾翠绿。高田镇上人流如潮,市场繁荣。我在高田镇上靠近公路旁找到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这是我这次远行期间最后一次修车,这样我自行车上一些最容易磨损的配件都换上的新的配件,以后路上行车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离开高田不久,我们便进入了阳朔县境内的十里画廊,这里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我们骑着自行车,随公路在一个大峡谷中穿行。峡谷蜿蜒曲折,时宽时窄,但谷地平坦,峡谷像一条充满诱惑的画廊向前逶迤延伸。大峡谷两旁山势陡峭,幽谷深远,奇峰异石突起,茂林修竹满涧。我们骑车进入了一座牌楼状建筑,来到了月亮山下。只见一座座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有一座山峰顶部有一个贯穿的大洞,好像一轮皓月,高而明亮,人们叫它明月峰,俗称月亮山。不同的角度变换观看,此洞形状也不断变化,从弯弯的上弦月,逐渐变成半月、圆月,继而又变成下弦月,十分奇妙。每一个游客来到这月亮山下都要驻足眺望,我们也在月亮山下参观游览,照相留念。

十里画廊沿路峰峦奇特,田园秀美,如诗如画,给人遐想无限。据说当年美国总统卡特来阳朔游览,借了几辆自行车漫游了十里画郎。为此,当地政府于2000年专门修建一条近10里的自行车道、观景台、休息亭等以供游人自由观赏沿途风景,当地百姓称其为卡特风景道。当地旅游部门还配备了专门供游客用自行车,有单人骑的,也有双人骑的各种车型。在我们骑行穿越十里画廊途中,可以见到许多骑车人,骑着由旅游部门提供或从当地人那里租用的彩色自行车在景区内骑行,多数是单人骑的,也有情侣型双人骑的,还见到一对老外也骑着自行车一路游览。我们在聚龙潭景点停车休息时,和几个租骑自行车的游客一起交谈,他们问我们从哪里来,当他们知道我们已骑行万里,来到这十里画廊时,他们惊讶了,他们取出相机,对我的自行车照相,还与车合影。

我们骑车在十里画廊先后经过了月亮山、龙门屯、聚龙潭、小漓江、大榕树、蝴蝶泉、图腾古道各景区。十里画廊风景秀丽,如诗如画。境内景物造型奇特:若人,若神,似禽,似兽的峰林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变化万千。这一路上景观众多,有海豚出水、尼姑下山、火焰山、八戒晒肚、金猫出洞、马象奇石、龙角山、青厄风光、古榕美景等。一路奇景,让人目不暇接,真是美不胜收。

从高田骑行十公里,穿越了十里画廊,便来到了阳朔县城。阳朔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阳朔位于漓江西岸,风景秀丽,长期以来就流传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说法,十里画廊就在阳朔县境内。由于阳朔隶属桂林市,桂林山水的精华就在阳朔。阳朔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拥挤在街头。我于1998年来过阳朔,那次是随旅游团先到桂林,而后从桂林乘船,经漓江水路在群山的东面由北向南来到阳朔。这次是骑自行车从阳朔出发,经321国道,在群山的西面由南向北骑车去桂林。从水路和陆路游览桂林山水,景色各有千秋。而骑自行车穿越桂林景区自由灵活,我们骑车可以在沿途慢慢观赏,想在那里停留就可以停下来仔细观赏,还可以骑车穿入山间小道,看到许多随旅游团所看不到的景色。我们在阳朔城里吃了午饭,便骑车穿越市中心,向桂林前进。

从桂林经漓江水路,由于漓江水道弯弯曲曲,到阳朔有80多公里水路,我们经陆路,阳朔到桂林只有60多公里。与十里画廊相比,这一带的山水稍有逊色。在帽子山、雁山等也有不少秀美的山峰,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这里奇峰罗列,林木葱茏,溪流潺潺,野花飘香,整个景区就像一幅幅巨大的山水画卷。我们骑车先后经过了白沙、葡萄、大埠、雁山、二塘等乡镇,于傍晚到达桂林市区,全天行程90公里。

 

 

车到桂林已觉离家近

1223日,上午我们先游览了桂林市区的一些景点,来到了位于市区东侧的漓江岸边及象鼻山、叠彩山、伏波山附近参观游玩。游览了桂林市区后,我们重新踏上在鹿寨离开两天的322国道,继续向西北方向的回家路上前进。我们三人骑行已40多天,受到亲朋好友的关心和祝福。有亲友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家,我们回答正在回家,离家已经不远,再十几天就可与亲友相会了。要是从家里骑自行车去桂林,需要穿越浙、赣、湘、桂四省,行程1600公里,很多人一定认为路途遥远。但是,我们已经离家40多天,行程近5000公里,从桂林出来,抬头一望,已觉得离家不远,再过十多天就可以回家准备过年了。

     离家已近

一路骑游万里程,转辗南国到桂林。

归途尚有三千余,抬头己觉离家近。

我们沿322国道,骑行20多公里,经过了灵川县城。灵川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漓江西岸 为历代楚越往来之要冲。我们又经过三街镇和溶江镇,跨过了伴行两天的漓江。漓江是珠江水系的一条主要支流,我们已经骑车多次跨过了珠江及其多条支流。

过漓江后,经严关镇,下午来到了兴安县城。兴安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湘桂走廊,又是湘漓二水之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的所在地。我们在兴安县城的进城路两旁看到两座标记性建筑,右侧写上北有长城,左侧写上南有灵渠八个大字。再向前行500米,在兴安县城的进城路口上有花岗岩大型雕塑。雕塑中央有秦始皇的站立像,周围是军民开凿灵渠的场面。秦始皇在北方筑长城御敌是家喻户晓的,而在南方开凿灵渠却鲜有人知。

我们在兴安进城路口的大型雕塑前休息游玩,照相留念。而后穿过兴安县城,晚上到达位于湘江西岸的界首镇,全天骑行82公里。

 

单骑寻踪长征路

1224日,我们离开界首,骑行40多公里到达全州县城。兴安、界首、全州一带地处湘桂走廊,堪称广西北大门,湘江流经期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抢渡湘江的战役就发生在这里。中央红军在全州、界首一带浴血奋战七昼夜,终于突破湘江封锁线。

红军突破湘江是取得长征胜利的最重要一环,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我们今天骑车经过的道路曾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路,当年的战场显得很平静,但我经过这里时心中却有无尽的感慨。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在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我们这次自行车远行,从家出发到这里已行4700多公里,我的五次自行车远行,总路程已达25000多公里。今天我们骑自行车远行也是一种新意义上的长征,但与当年红军长征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仍然需要红军长征精神的激励,需要不惧艰辛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只要心中信念永存,希望之火就不会灭,有了坚忍不拔的意志,才会取得新长征的胜利。

我们沿322国道,在湘江的西侧,经过咸水、绍水、才湾等乡镇,中午到达全州县城。全州县城就在湘江边上,我们在全州城里吃午饭休息,饭后穿过全州,继续向西北而行。下午我们来到了桂湘交界的黄沙河镇,黄沙河镇位于湘江的西岸,是一个比较大的集镇,镇上集市繁荣,沿路到处都商摊。

我们在黄沙河镇跨过湘江后不久便出广西,进入湖南境内。322国道进入湖南虽无大山,但这里的公路起伏不平。个别路段的坡也比较陡,骑车比较费劲,但还能骑车通过。我们经过珠山、黄田铺、晚上到达零陵,全天骑行123公里。

零陵位于潇水和湘江汇合处,也称潇湘。潇水是湘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我们到达潇水时天色已晚,潇水大桥上刚好亮起了灯火,但天还没黑,潇水湖面和零陵市貌还清晰可见,灿烂的灯光与柔和的夜色交相呼应。于是我们在潇水大桥上停车休息,潇水河宽100多米,在潇水大桥的南面500米处有一座便桥。这便桥比较低矮,与浮桥一样,在河中央航道处每天定时开启,以便来往商船通行。老远望去,可见几艘过桥的商船,停在航道上,等待过桥。我取出相机,把潇水的景色和零陵的傍晚的市容市貌摄录下来。

过了潇水,进入零陵市区,街道两旁商店林立,霓虹闪闪,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

我每天要向家里寄张一名信片,找邮局也要花一些时间,通常向当地人问路,有时也用导航仪找邮局。今天在零陵街上刚好看到一家邮局,于是我停车在路旁,取出明信片和笔,当场写上收信和发信地址,并照例每天写上一首骑游诗。

     单骑过全州

单骑寻踪长征路,翻山越岭二万五,

当年枪林可冲破,今日风雨岜能阻。

 

隆冬的早晨

1225日,我们一清早离开零陵,继续沿着322国道向北骑行。这几天北方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至摄氏0度,早晨气温很低,田野里积起了一层厚厚的白霜,湖面上结起了一层薄冰,再加上3~4级北风,我们骑车北行,顶着北风,尤其是早晨,骑行路上感觉很冷。前几天在桂南还穿着衬衫骑行,进入桂北,尤其是进入湖南后气温下降很快。为了御寒,我们只有把所带的衣服全部穿上。老周穿得最有趣,他把包里所有的衣服,三件背心、三件衬衫、一件马褂、一件外套全穿上,号称穿了8件衣服。身体在运动,身上并不感觉冷,而相对不运动和暴露的部分如双手、颈部、面部和耳朵特别冷。我们带的都是纱手套,当我们骑车过接履桥镇时手都冻疆了,在镇上吃早饭,冻疆的手指连筷子也拿不住,菜也夹不起来。这种情况在我们小时候发生过,没想到几十年后在骑行的路又发生了。到了尹塘镇,太阳升起来后,气温渐渐升高,手指才恢复正常。我们在尹塘镇上休息,并在镇上买了皮手套,老周还买了一件毛衣,老戴还买了一付耳套。

我们骑车经过竹山桥镇和茅竹镇,中午,我们在祁阳城南踏上祁阳湘江大桥,再次跨过湘江,来到了祁阳县城。我们在祁阳县城休息并用午餐。

下午,我们骑车出祁阳城北,经黎家坪绕过一座山,在这里322国道与湘桂铁路并行,在文富市转向东,经白地市、风石堰,傍晚到达祁东县城,全天骑行100公里。祁东县地处衡阳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北岸,位于湘桂交通要道,素有湘桂咽喉之称。

 

 

再次来衡山

12月26日,离开祁东,继续踏上322国道,并与湘桂铁路并行。自从南宁踏上322国道已十天,今天将骑行322国道到衡阳的最后一段。

上午,我们骑车经过白鹤铺、鸡笼、 泉湖、谭子山、三塘数镇,中午到达衡阳市区。衡阳因地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此名。衡阳历来为中南重镇,国家老工业基地。衡阳又是中国抗战纪念城,著名的衡阳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

我是第二次来到衡阳,第一次是在四十多年前步行长征赴广州时经过衡阳。这次我们从家里骑车辗转南国到衡阳,路程已达5000公里。这次有两位骑友相伴,一路上大家相互帮助,行动方便得多。两位骑友一开始还担心完不成万里远行。经过四十多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衡阳,我对老周和老戴两位骑友说:你们第一次骑行已经完成了万里之行,向你们表示祝贺!

两们骑友听了都很高兴,老戴说:参加自行车队骑游多年,最多只有几百公里,不敢远行,总有各种各样的顾虑,现在看来万里之行也不过如此。我有一个新计划,以后再来一次北国之行,骑车到东北去。

老周听了连忙说:我也参加。

我们在衡阳休息并吃午饭,而后向北踏上了107国道,向湘潭方向前进。107国道是北京通往深圳的南北主干道,我是第三次在107国道骑行了。第一次是2003年经107国道从长沙骑车到武汉,第二次是这次骑行中从深圳经107国道到广州。离开衡阳后,我们骑车经过樟木乡和店门镇,傍晚到达南岳镇。南岳镇是衡山脚下新建的一个旅游镇。南岳是中国五岳之一,我喜欢旅游与爬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我都爬上去过。衡山是我第三次来到这里,第一次千里迢迢步行于衡山脚下走过,大家只是匆匆路过,没有上山。后来深为遗憾,我于1999年特地来衡山旅游,爬上山顶。这次骑自行车经过衡山,我们在南岳镇上参观游览了南岳庙和有关景点,老周和老戴还上衡山游览了半山上的一些景点。晚上我们在南岳镇住下。

 

中路铺的回忆

12月27日,为在中午早点到达湘潭,便于老周、老戴下午乘车去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我们早上起得很早。起床后,我们把前一天晚上准备的泡面,用开水冲泡后作早点,天没亮就出发了。清晨公路上没有往来的车辆,就我们三个骑自行车的人。我们打开车灯和手电,先走出由南岳镇通往107国道的一条通道,踏上了107国道,骑行近半小时,到达师古桥时天渐渐亮了起来。又骑半小时后,我们到达衡山县城,我们只在进城的路口休息,吃早饭,没有进入衡山城里。早饭后我们又抓紧赶路,途经茶恩寺、白石铺,来到了中路铺,我在这里停下了脚步。

四十多年前我曾来过这个小镇,并在镇上住过一夜,在这里又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那是在1967年1月14日,我们八个同学从湘潭老县城(现在的湘潭市区)出发,在步行途中,又下雨,又刮风,我们头戴一个大斗笠,裤腿和鞋子都淋湿了。这已是隆冬,被雨水淋湿身体并不好受,但我们八个同学没有一个叫苦的,大家反而很乐观的。

那天,我们步行75华里,晚上在大雨中到达中路铺。由于衣服被淋湿,停下来后,就感觉冷,我们拿着被淋湿的衣服和鞋子到伙房烤干。伙房里正在烧晚饭,这是两台临时制成的大灶台,灶堂里的木柴火势正旺。我们在这里把鞋烤干,人也烤得挺暖和的。没有带备用鞋的同学,坐在火灶前,脱了湿鞋,在灶边烤。也有的同学坐在火灶前,直接把脚伸到灶口,鞋、裤、人三者一起烤。大家都是第一次这样烤火,也是难得的一次享受。鞋烤干了,人也烤暖了,大家高高兴兴地去吃晚饭了。

四十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从前的小镇,旧貌变新颜,一排排新建的高楼大厦耸立在公路两旁。当年步行路上没有照相条件,今天我取出摄像机,对中路铺镇的建筑和周围的山水仔细摄录下来,并让当地人为我照相留念。

我们离开中路铺后,先后经过长岭铺、潭家山、梅林桥,中午十二点前到达湘潭县汽车站。老周和老戴都是第一次来湘潭,也没去过毛泽东故居韶山。我是第二次来湘潭,已经两次去过韶山,这次就不打算去了。这里刚好有一班车中午十二点发车去韶山,离发车只有十分钟,我让老周、老戴赶紧买票上车。

我一个人在车站旅馆负责登记住宿,并把三个人的自行车和行旅包分多次搬进房间。我办好住宿,吃过午饭,就在房间里先洗个澡,而后舒舒服服睡一觉,一直睡到下午三点才起来。

午睡醒来后,我骑着自行车在湘潭市区兜了一大圈。

 

双手冻僵

12月28日,我们离开湘潭,踏上了湘潭到株洲的天易公路。这是一条新建的双向六车道公路,宽阔又平坦,30多公里路,我们两个小时就到达了株洲。我是第二次来到株洲,第一次是四十多年前步行来到株洲的,因为那时萍乡到株洲没有公路,我们只能从萍乡沿赣湘铁路步行,经醴陵到株洲。今天我们骑着自行车由西向东穿过株洲市区,再次来到市区西面的湘江边,踏上株洲大桥,也是此行第三次跨过湘江。

过湘江后,出城向西骑行不久,来到了与320国道相交的十字路口。320国道是上海到云南的一条主干道,2003年我与于建曾经这条公路骑车去了昆明,今天我们三人将沿这条公路骑车回家。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与老周先右转弯踏上了320国道,我回头看看,老戴没有跟上来,我们就在路旁等候。等了好一会还是不见老戴上来,估计老戴在路口没有看清路标,一直向前去了。我与他打电话又不接,我让老周在原地等,我骑车返回路口看看,可是没见老戴的人影,只有继续等他。大约过二十分钟,老戴才骑车过来。他说追赶我们不见人,问当地人才知道走错了路,赶紧调头回来。

320国道株洲到醴陵段的一段原是全封闭的高速公路,现在改成了开放的320国道。尽管是在山岭里穿行的旧公路,但还比较宽阔与平坦,骑车也比较轻松。要是普通公路穿越这些山岭的话,上下坡一定很费劲。但高速公路上骑行也有不便之处,公路沿途没有商店与人家,无法补充饮水和食品。这次我们备有水和食品,上午并没有问题。但中午到了,沿途没有地方吃中饭。本以为到醴陵县城总可以吃午饭了。可是到了醴陵站,根本不见任何房屋。

我们继续在这废弃的高速公路上骑行,过了中午十二点,这路上仍不见饭店。直到出湖南省界,到了湘赣边界的老关镇,全封闭的高速公路结束,在320国道江西段的两边才出现了房屋和商店。这时已是下午一点,肚子早已咕咕作响,我们在路旁的一家饭店停车休息,吃午饭。

我们在江西老关镇吃过午饭,沿着320国道向西而行。先经过湘东,下午来到萍乡市区。萍乡是一座有1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江南重要的工业城市,素称江南煤都。萍乡还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 1922年9月,举世闻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发生在这里。

我是第二次来萍乡,第一次是在40多年前步行长征时来过了萍乡。当时萍乡的市容市貌已少有印象,但从我的步行日记中知道,凑巧也是1228日到达萍乡。我们几个同学从井冈山下来,翻过几座大山,又遇雨雪天气,同学们都摔了好几跤,但是大家没有冤言,一路上还很乐观的。我们在萍乡停留了三天,在这里休息、参观、游玩,还去安源煤矿参观与下矿劳动。

这次是骑自行车到南宁的回家路上再次路过萍乡,与当年步行来萍乡相比,今天骑自行车路过萍乡毕竟轻松得多,但当年步行时手插在口袋里,手指不会受冻,这次骑车,上午手指却冻僵了。我们在萍乡休息,我第一次来到萍乡住了三天也没有照一张相,今天我就在这里多照几张,并把萍乡的市貌和周围的景色也保留到我的摄像机里。

我们离开萍乡后又向西骑行了20多公里,晚上到达芦溪县城,全天骑行130公里。

 

穿越袁水流域

1229日,离开芦溪,我们继续沿320国道西行。上午天下起雨来,我们从旅行包中取雨披,穿在身上,继续骑行。我们经过宣风镇,中午到达宜春市区。宜春是一座历史名城,有2200多年的历史。从宜春名称上看,这里一定是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宜春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当我们骑车到达宜春时,雨渐渐停了。

320国道到宜春,转向北,要绕经万载、上高、高安到南昌。这样走路又远,也不好走,而且这段路我在2003年骑自行车去昆明已经走过,所以不打算重复走。我们计划经宜春向西随304省道,沿赣江的支流袁水流域向新余和樟树方向前进。

 我们在宜春市区用午餐,经过宜春学院,穿过宜春市区,沿304省道西行。这省道有几段正在修路,路面高低不平,骑车很不方便。下午仍有雨,时下时停,雨不大,我干脆不穿雨披。先后经过彬江镇和分宜县城,晚上到达新余市,全天骑行102公里。

12月30日,我们离开新余,继续沿304国道西行,经过罗坊,骑行50多公里,中午到达临江镇。我们在临江休息并用午餐,而后向东北,沿赣江的西岸骑行20多公里,在樟树市对岸跨过赣江。这是我第二次骑自行车过赣江,第一次是在2003年骑车去昆明时在南昌由东向西跨过了赣江,这次在樟树由西向东再次跨过赣江。

我们跨过赣江,来到了樟树市区。樟树是个千年古镇,曾因镇在樟树林中,故以树名镇。现在的樟树是一个县级市,这里高楼林立,马路宽阔,人流如潮,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曾在1966年12月11日步行长征去井冈山时路过这里。当时的樟树镇是清江县府所在地,我们在樟树休息了半天。

我们这次骑车路过樟树,并没有多停留,我只在赣江边和樟树市区摄像作留念,而后又骑车上路了。离开樟树,我们踏上了105国道。105国道是北京通往珠海的一条国道,我们这次骑车出行已是第三次踏上105国道。第一次是从广州出来,沿105国道南下到珠海。第二次是在澳门回来后,由珠海回到中山又在105国道上骑行半天时间。这次将沿105国道从樟树,经丰城向南昌方向骑行,而后再接320国道回家。

离开樟树,我们在赣江西岸随105国道骑行30公里,便来到丰城。丰城位于赣江岸边,新建的105国道在丰城市区西郊绕过,我们骑自行车走老公路,一则路近,二则可观看市区风貌,三则我是故地重游(当年步行去井冈山时路过这里)。我们在丰城休息,在一家饮食店吃点心,而后又行30公里,天黑到达广福镇,全天骑行125公里。

 

凯旋

12月31日,我们一早就离开广福镇,沿105国道向北骑行10公里后,向东经乡村公路,在导航仪的指令下,穿过向塘镇,再次踏上离别了两天的320国道。向塘这个很多人并不熟悉的小镇,我是第三次路过向塘镇。第一次1966年步行长征时从家里步行路过这里,第二次2003年骑自行车去昆明再路过一次,这次骑车从南宁回来第三次路过向塘。

踏上320国道后,接下来我们还有700公里回家之路。这段路对我说已经相当熟悉,已经有过一次步行和一次骑车的经历,还有多次坐火车和汽车也经过这一路线,现在又骑自行车倒回来行走一次。

我们骑车跨过抚河,经过进贤、东乡、余江,日行138公里,晚上到达鹰潭市区。

 2012年1月1日,今天是元旦,我们照常上路,途中遇上一队穿着统一队服,骑着一式的捷安特自行车,与我们同向而行。

我们就跟着他们车队一起骑行,过了贵溪,我们骑着自行车进入了龟峰风景区。龟峰,又名圭峰,地处上饶市弋阳县境内。整个景区就像一只硕大无朋的昂首巨龟而得其名。且景区内还有大大小小的龟形山和龟形石,有无山不龟,无石不龟之说。在龟峰除有大大小小的龟山、龟石外,其它的景色也不错。这里山峦峻峭,岩洞幽奇,云海层层,雾涛滚滚,还有苍松翠竹,鸟语花香……

我们游览龟峰后,又踏上了回家之路。先后经过弋阳、横峰,一天行程109公里,晚上到达上饶。

1月2日,离开上饶,经过玉山,出江西,回到浙江境内,经过常山,日行130公里,晚上到达衢州。

1月3日,离衢州,经龙游、建德,日行113公里,晚上到达乾潭镇住宿。

1月4日,离乾潭,经桐庐、富阳,日行120公里,傍晚到达杭州西湖景区,我们骑车穿过苏堤和白堤,晚上住于杭州。

1月5日,离杭州,经临平、桐乡、嘉兴,日行115公里,下午四点回到平湖。我们三人从2011年11月11日骑自行车出发,历时56天,经过七省(浙、闵、粵、琼、桂、湘、赣)和两特区(香港、澳门),总行程6230公里,终于胜利返回。

平湖市老年自行车骑游队和当湖自行车骑游队的骑友、还有其他一些关心和支持我们自行车骑游的朋友和网友及电视台的记者,大家来到了在平湖与嘉兴交界九里亭,迎接我们三人骑游归来。

     潇洒南国游

十万大山八千河,一概远抛单车后。

花甲仨友凯旋回,圆满南国潇洒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 下一页